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年会 > 年会动态 > 学科专场 > 正文

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之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主题论坛⑤ |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布日期:2018-11-29

    近日,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六届(2018)学术年会“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主题论坛马克思主义学科分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浩然科技大厦召开。分论坛主题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上海市社联、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光明日报》社、西安交通大学以及本市相关高校的专家学者分别做主旨讲演,与会专家围绕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以来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研究与时代发展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专题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本市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领域专家学者160余人出席会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孙麾研究员以“哲学中国的认知图景”为题,提出三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第一是要回归历史的具体,重新发现中国。面对变革中的中国,西方各种理论都试图充满激情地开出求解时代之迷的“药方”,而我们能够开始真正的实现自我理解的前提,是必须超越那些“药方”背后顽固地以故有思路规定中国的强制阐释,研究者们必须真正面向实体性的中国本身及其历史展开过程的现实性。第二,全面深化改革是理解中国的一把钥匙,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将改革进行到底,就是中国这一代人承担的使命。第三,必须聚焦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主题和研究路径。他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迎接全球治理挑战中提出的中国方案,它包括价值倡导、现实建构、理想实现三个层次。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雷声教授着重谈了“三个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和研究。她认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研究应当体现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这三者的统一,通过这一科学方法的运用,既可阐明支撑问题研究的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规定性及其内在关联,又能讲清问题研究呈现出的复杂逻辑关系,也能够梳理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进程、逻辑脉络和逻辑发展,还能够从历史进程的逻辑进入正在进行的实践活动的逻辑进而深刻反映出理论逻辑。当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尤其需要强调“三个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论,她站在这一学术视角进一步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取向首先是世界各国互利共盈,其次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然后是世界文明包容互建,最后是共享全球成果。

 

    《光明日报》江苏记者站站长、高级记者郑晋鸣立足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立场,从新闻学视角解读了英雄人物感人肺腑、无私奉献的故事。他指出,一个不崇尚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而现代社会存在着的抹黑英雄人物事迹的现象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回顾现代中国的新闻工作,可以总结出三个观点:第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需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新闻自由,新闻工作者手中的笔应当为本阶级服务;第三是相形之下“英雄造时势”比“时势造英雄”更为重要,这个时代更要崇尚英雄。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卢黎歌教授深情回顾了上海交通大学西迁的历史,高度赞扬了老一辈西迁人“胸怀大局、爱国奉献、无怨无悔、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他聚焦“西迁精神”这一学人精神的典型案例,提出其核心就是爱国奉献,传承弘扬西迁精神就是要在高校师生中间继续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教育,强化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爱国价值观教育的密切结合。他进一步强调,在新时代把“西迁精神”的追求卓越教育,与实现中国梦有机结合,更加具有时代现实意义。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邹诗鹏教授的演讲题目是“改革开放与实践哲学”。他认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道路,以及还将继续呈现的未来道路,如果用一种哲学命名的话,可以称为实践主义。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物前赴后继所秉承的也都是实践哲学。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是融入世界历史、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改革开放越往前推进,难度越大,所以应当进一步推进实践哲学,强化经济全球化意识,继续在实践中攻坚克难。要擅于在新时代运用中国的实践智慧,化解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上海市马克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周锦尉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孕育和实践40年”展开发言。他指出,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市场经济的改革创新主要有六大要点。一是把握改革发展的总目标,二是注重处理市场与政府关系,三是注重理论创新,四是探索和完善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五是促进市场机制有效调节经济活动,六是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利清单制度。同时他也强调,市场经济是双刃剑,尽管市场经济赋予经济主体相当大的权威性,但在改革发展进程中,仍应充分关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畸形膨胀的物质欲望问题,以及经济发展对核心价值观冲击问题。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孙力教授从三个角度论述了改革开放塑造科学社会主义新形态的问题。首先,是从制度创新的意义上去理解“改革”,中国共产党通过社会主义的制度创新,重塑了社会主义制度,塑造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形态。其次,是聚焦“开放”如何塑造社会主义新形态?开放使社会主义第一次从真正意义上面对世界市场,从而塑造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崭新形态。再次,是从民族性成长角度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新形态的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当代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继续深入规划,塑造了科学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条件下,具有民族性成长并进而不断壮大的新形态。

 

 

拓展阅读:

 

 

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之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主题论坛① | 政治学研究与中国政治

 

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之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主题论坛② | 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的经验、理论和展望

 

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之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主题论坛③ | 当代中国史学四十年

 

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之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主题论坛④ |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与中国法治发展

 

 

来源 ▏社联科研处       文、图 ▏市社联、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 ▏许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