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语体系 > 正文

上海社科界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⑭ ▏林冈:“一国两制”摆脱“战胜和趋同”

发布日期:2018-12-03

    编者按: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于2017年3月,正式启动“改革开放40周年”专项研究工作,经过1年半的精心组织、学者的积极努力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日前该系列研究成果已结题。为推广宣介相关研究成果,社联网站将陆续刊出该系列课题研究优秀成果,让读者充分了解上海思想界理论界学术界对改革开放40年的理论总结与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深入思考。

 

 

    从1978年以来,“一国两制”方案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取得重大进展。从宏观的视角来看,“一国两制”涉及国家建立与制度建设两大主轴。其中,“一国”属于国家建设范畴,即如何基于“一国两制”的丰富实践,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两制”属于制度建设范畴,涉及两制能否并存、如何并存等现实问题,也隐含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制度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辩证统一关系。

 

    在港澳地区的实践层面,回归前,中央政府基于港澳的初始环境进行了必要的制度设计,以保证港澳地区回归后的经济繁荣和生活方式不变。但是,随着港澳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内地与港澳地区经济社会融合的加速,特区内部社会群体之间的互动出现了新的情况和挑战。

 

    强调“井水不犯河水”、两制并行不悖,在新的社会问题面前不得不进行积极调整和完善。为此,我们需要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对立统一关系,着重厘清制度差异和制度融合的辩证关系,从路径依赖和制度变迁的视角出发回答好在哪些领域将延续、在哪些领域将融合的问题。

 

    在台湾地区的理论构建层面,尤为需要通过增强“两制”的包容性,来促进台湾同胞对“一国”的认同。如果说“一国”强调的是价值层面的主权统一,那么“两制”体现的就是治理层面的分权。为此,台湾地区的做法无须完全参照港澳地区的模式。

 

 

 

    就“两制”的关系而言,两岸统一后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制度层面,一段时间内将存在很大差异。特别是,两岸在经济制度上的差异有可能缩小,但政治层面的制度差异仍将长期存在。双方要互相尊重彼此的制度差异,摆脱“战胜论”和“趋同论”的思维定式。

 

    同时,两岸在公共事务的治理模式、公共政策的具体实施以及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设定等方面,也存在制度融合的巨大空间。在从和平发展走向和平统一的过程中,两岸在制度层面上完全可以形成相互磨合、相互砥砺、相互吸纳的发展态势,进一步发挥“一国两制”的理论包容度与实践可行性。一个基础逻辑是,两岸统一后在制度建设方面既“和而不同”又互相吸纳,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综上所述,“一国两制”不仅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现实途径,而且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方略。在传统的国家统一理论(不是单一制就是联邦制)和制度发展理论(不同制度非优即劣的单向发展模式、不同制度的趋同发展模式)之外,它向全世界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选项,是中国特色国家统一、发展模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体现出中国人民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作者:林冈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

 

 


本专栏由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办公室、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支持) 

 

 

 

往期回顾:

 

上海社科界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① ▏权衡:收入分配理论的“术语革命”

上海社科界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② ▏邵强进:推动形成中国特色实践理性

上海社科界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③ ▏殷德生:40年“增长奇迹”从何而来

上海社科界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④ ▏秦德君:推进国家制度体系更加成熟

上海社科界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⑤ ▏沈开艳:推动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上海社科界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⑥ ▏张远新:对内搞活经济 对外更加开放

上海社科界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⑦ ▏郭圣莉 张良:不断优化社区发展治理体系

上海社科界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⑧ ▏汪泓 罗娟:促进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全覆盖

上海社科界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⑨ ▏荣跃明 郑崇选:把文化作为城市的核心资源

上海社科界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⑩ ▏赵义怀:从“福利分房”迈向住有所居

上海社科界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⑪ ▏李政涛: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上海社科界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⑫ ▏金瑶梅:牢牢把握改革与改向的界限

上海社科界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⑬ ▏徐家良:社会组织发展形成三大亮点

 

 

文、来源 ▏社联科研处       图 ▏网络       编辑 ▏许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