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研讨 > 正文

首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江南文化与新时代发展”论坛在沪圆满举行

发布日期:2018-12-01

    11月29日,“江南文化与新时代发展”主题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论坛由光明日报社和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光明网承办,来自长三角地区高校、社科院、学会等相关领域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开幕式上,光明日报社总编辑张政、上海市委副秘书长燕爽先后致辞。原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作特邀演讲。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张道根主持。

 

论坛现场

 

    江南文化,是海派文化的母体,是构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好、传播好江南文化,使江南文化成为凝聚人心、推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将为更好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奠定扎实的基础,也对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

 

光明日报社总编辑张政致辞

 

    张政指出,当今世界,城市群已经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主流,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文化品牌则是城市群最闪亮、最有魅力的金字招牌,承载着城市的精神品格和文化追求。进入新时代,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追求,自觉把江南文化提升到战略资源的高度,全力打响“江南文化”品牌,用好江南文化资源,充分激发长三角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将长三角真正建成国际知名、有影响力的文化都市群。他认为,打响江南文化品牌,重点在于要注重提升文化原创力,注重发扬开放、包容、创新、合作的精神,注重创新表达方式、拓宽传播路径。今天的江南文化品牌塑造,需要有效借助高新科技手段和新型传播渠道,把江南文化的故事告诉世界,提升其国际影响力,使长三角地区真正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引力源”。

 

上海市委副秘书长燕爽致辞

 

    燕爽在致辞中表示,举办“江南文化与新时代发展”主题论坛,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长三角三省一市地缘相近,人员相亲,文化一脉,创造和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江南文化。当前上海正在全力打响上海品牌,江南文化的传播是上海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将加强协调,整合资源,提升合力,进一步推进江南文化研究传播工程,更好地实施上海文化品牌建设。

 

原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作特邀演讲

 

    王蒙以“文化资源与文化魅力”为题作特邀演讲。谈起江南文化,王蒙表示,江南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更表征着我们民族的历史。随着近现代工业、商业、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快速发展,江南文化又包含了劳动效率、科学技术、匠人精神等概念。江南文化这四个字,让人感到非常鼓舞。

 

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张道根主持开幕式

 

    主旨演讲环节,四位专家以“江南文化与上海文化品牌”“江南文化的新时代价值”“江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定位”“江南文化开新与长三角地区文化市场一体化”为题作精彩演讲。

 

    上海市社联主席王战教授认为,江南文化是先秦文化、中原文化之外,中国文化第三个高地。江南文化本身具有五个特点:受到皇城南移北上的双重影响、移民文化、宗教文化、信义仁智礼以及崇尚经商。江南文化、海派文化一脉相承,江南文化是根,海派文化是一个大平台,江南文化与海派文化相互影响,这是上海文化的特色。“上海今天在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我们总书记也给上海提了三大任务,其中一个就是把长三角一体化提升为国家战略。在区域一体化中,长三角,江浙沪皖,最有条件,因为我们曾经有过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

 

    江南大学党委书记朱庆葆教授指出,应当以三个维度透视江南文化核心内涵。一是开放包容,敢为人先。江南人的敢为人先,是善于谋划在先,敢于革故鼎新,志在引领潮流。二是崇文重教,精益求精。江南自古就有崇文重教的浓郁风气,崇尚“诗礼传家”“耕读传家”。三是尚德务实,义利并举。江南文化自古便有尚德务实的优良传统,体现了以民为本的家国情怀。

 

    浙江省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黄大同着重关注了江南传统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他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民族和区域代表性、以项目形式进行保护的传统文化,是一种对生存发展条件和环境有着特定要求的传统文化。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应及时建立长三角区域非遗传承保护的理论研究平台,以研究带动整个区域非遗工作机制的建设。

 

    文化市场一体化是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的基础和关键。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所长邢军研究员认为,加快长三角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就要加大江南文化挖掘整合力度,构建长三角文化产品生产、文化产品流通、文化产品营销等三个市场网络体系,实现长三角地区文化市场一体化。

 

 圆桌会议1以“江南文化与中华文化”为主题开展讨论

 

    圆桌会议1以“江南文化与中华文化”为主题,围绕江南文化和中华文化演进的起源、定位、影响和作用进行梳理和交流。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李春林主持会议。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认为,针对江南文化进行研讨恰逢其时,因为江南文化是中华文化中非常柔性、非常多样、非常优雅的组成部分,具有可堪鉴阅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应当让全国乃至全球认识它、理解它。“创新将会让海派文化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发挥带动作用,进而把各地的文化更好地整合起来。江南文化不是一颗老朽的枯树,而是一条与时代同步、汹涌澎湃的大河。”

 

    上海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花建在展望长三角文化产业的未来时这样表示。他认为,要把江南文化中尊重工商、求新善变的基因发展成为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竞争背景下锐意进取、不断探索新的市场空间的勇气和敏锐度。其中,尤其要注重凸显坚持信用为本、尊重市场规律、善于专业分工等优秀特质。

 

    江南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庄若江回顾历史并指出,唐宋以来,江南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非常明显,宋代就已经超出了30%,所以有了“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经济繁荣、人文荟萃,从审美来说这是诗性的文化,是一种“水文化”。我们要学会及时调整自我,敢为人先,善于包容。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陈江表示,历史上多次文化中心南移,使江南地区保存和延续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和精髓,其前瞻性、开创性和超越性必须发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江南文化特别重视契约精神、法治意识。在未来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从江南文化的传统中汲取营养非常有意义。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冯贤亮从物质性和精神性角度分析江南文化。明清时期由于人口过度密集、土地有限,江南创造了很多新的生产手段和方式,比如生态农业,充分利用土地。江南人民由此养成了善于适应、善于创造的特性。在未来,江南文化依旧会给地区发展带来持续不断的推动。

 

圆桌会议2以“江南文化与长三角一体化”为主题开展讨论

 

    圆桌会议2以“江南文化与长三角一体化”为主题,业界专家就如何以江南文化凝聚区域发展共识、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展开交流对话。上海市社联专职副主席任小文主持会议。

 

    上海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王振指出,要以江南文化凝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地方共识。面向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江南文化是纽带、是动力,它将凝聚起更加积极的地方共识,集聚起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刘士林认为,要以江南文化品牌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重建江南文化不仅有利于解决长三角内部的文化冲突和矛盾,也有利于在中国和世界建设一个传统文化复兴的样板。

 

    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成长春认为,要拓宽投融资渠道,健全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破除行政壁垒对长三角区域文化产业合作的障碍,为长三角文化产业的协同和融合建立强有力的组织协调机制和制度保障;要推动文化产业的智能化、科技化和高端化,建立文化产业和科技融合发展平台。

 

    浙江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徐剑锋指出,江南文化产业要与时俱进,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的追求,实现“高品质”的发展,创新产品、拓展内容、提升品牌,推进商业模式创新与生产方式创新。

 

    安徽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孔令刚认为,协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重视安徽所扮演的角色。不管是流域关系,还是文化关系,安徽都是长三角的腹地。安徽一方面增加了整个长三角的面积,同时也贡献了大量经济、科技因素。

 

会议现场

 

    与会者一致认同,厘清江南文化的递嬗演变,擦亮“江南文化”品牌,以江南文化打造社会向心力,将有力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来源、文 ▏光明日报、上海社科院、上海市社联         ▏许峥嵘、段若晨        编辑 ▏许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