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团体 > 学会动态 > 学会活动 > 正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上海现代化--市社联召开专题研讨会

发布日期:2004-08-23

       9月29日,市社联举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上海现代化”理论研讨会,社联所属40多个学会的10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一些问题。

一、推进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思维的创新

       有专家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党的先进性的本质体现,也是打造党的新形象的理论符号,中国共产党将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下,提升自己的形象,并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同。中国共产党革命时代的历史功绩已成为历史,新中国之后出生的民众,尤其是新生代青年,更主要是从现实感受中树立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感,从社会的发展进步中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从切身利益不断得到满足中坚定跟中国共产党走的决心,对党的形象认同的理性化程度增强。这些现实提升了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起点,形象建设的要求和标准也相应提高。党的形象建设既具有历史继承性,又富有现实创造性。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应树立创新形象、民主形象、务实形象、廉政形象、亲民形象及法治形象等。

       有专家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意义在于推动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执政思维的创新。首先,它使我们对执政党的合法性有了清醒而科学的认识——一个政党的执政合法性只能来自人民的支持;其次,它使我们对执政的目标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现实目标是引领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第三,它使我们对执政党的执政基础有了更全面的理解——社会结构是多元的,执政党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社会结构的多元性,仅仅依靠一个阶级或阶层的支持是不够的。因此,兼顾社会各阶层利益,维护社会结构均衡,应当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准则。党的阶级性和党的人民性、社会性必须内在地高度统一起来,在执政过程中具体表现为兼顾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充分体现阶级利益和社会普遍利益的统一。第一,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应是某一个阶级,而应是全体人民,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应服从全社会的最高利益。第二,党所掌握的国家政权体系必须是一个向整个社会开放的体系,全面推行民主政治,让每个公民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第三,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工人阶级的一个政党,它同时应该是向全社会开放的党,社会上各阶层中符合党的要求的优秀分子都应被吸纳进党内来。

二、树立中国国际战略新理念

       有专家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国际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根本依据,是确定中国国家利益的出发点,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正确发挥作用的标准。我们应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形成一整套中国特色的国际战略新理念:1、“和而不同”世界观是中国国际战略新理念的核心。  2、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观是中国国际战略新理念的前提。3、和平、合作、发展、进步、公正的文化价值观是中国国际战略新理念的精髓。4、国家利益与全人类共同利益相结合的利益观是中国国际战略新理念的基础。5、新安全观是中国国际战略新理念的保证。6、共同发展的发展观是中国国际战略新理念的动力。7、国际新秩序观是中国国际战略新理念的目标。

       在确立具有中国特色国际战略新理念的过程中,首先,我国应将自己明确定位为一个致力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支持公平与正义、发挥建设性作用的负责任大国,这有助于消除“中国威胁论”,为国内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应正确把握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我国应彻底抛弃“老大思想”或“悲情意识”,以自信、开放、包容、坦然的正常心态看待世界和与世界交往。

三、上海要找准新一轮发展的定位

       有专家指出,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对上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观特征作出科学的判断,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上海和国际现代化城市比较可以发现,首先,上海已经实现了工业化水平指数(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转折,经历一个由小到大、再由大变小的过程,产业结构实现由传统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移。其次,上海的环境质量已经基本实现了由污染到城市生态环境的明显好转的转折。最后,上海的社会公平程度,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基尼系数),正在不断拉大,尚未实现逐渐拉大到逐渐缩小的转折,还未达到社会公平较好的阶段。从现代化宏观特征判断的五项辅助标准来看,第一,上海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负增长,人口的素质普遍提高。第二,能源消耗增速总体趋缓,能源利用率逐年提高。第三,科技投入主体由政府转向企业,企业已成为促进上海城市科技进步的主力军。第四,上海城市信息化程度比较高,并向发达国家水平迈进。第五,政府廉洁勤政、转变职能不断取得成效,城市社会文明程度继续提高。由以上分析可见,上海基本实现了工业化水平指数和环境质量的转折,但社会公平程度的转折尚未完全实现;上海的人口素质、能源利用、科技实力、信息化水平、社会文明等状况正在逐步接近实现现代化的五项辅助宏观判断标准,逐渐缩小与比较发达国家和城市的差距。由此表明,上海社会经济发展正逐步显示出世界发达国家和城市的现代化共性特征,已经具备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

       有专家认为,上海在新一轮发展中,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主要是两大定位:一是融入全国、服务全国;二是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分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上海必须尽快研究、制定对策,将自身发展融入全国、全世界的发展潮流中;在世界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纳米材料迅速发展的今天,上海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尽快吸收、消化国外的先进技术,开发和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并将其融入经济建设;上海的产业结构已进入“发展中调整”的新阶段,必须注意扬长避短,避同求异,实现优势工业、优势农业、优势服务业间的融合;上海历来是中西文化、我国南北文化的交汇地,在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形势下,更要注意文化的融合、创造,形成新时代新的“海派”文化,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我们也应注意吸收、融入海外在这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方式,等等。

       研讨会上,市社联还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上海现代化”征文工作进行了总结表彰。市社联于7月中旬发动所属各学会积极参与这次征文。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共收到近40个学会选送的106篇应征论文。此后,市社联又组织专家进行认真评审,共选出34篇论文上报市委宣传部,并汇编成论文集。会上对市档案学会、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市房产经济学会、市世界经济学会、市法制建设研究会等5个组织征文工作成绩突出的学会和34名入选论文的作者进行了奖励。

(王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