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01-21
1月17日,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国防大学政治学院等举办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暨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坛”。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炯、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政委王鹏、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王国平出席论坛并致辞,国防大学政治学院院长陶传铭,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会长、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郭庆松等10余位专家作理论研讨,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副院长濮端华主持开幕式,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陈殷华主持专家交流。
徐炯在致辞中指出,学习贯彻和研究阐释全会精神,一是要深入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系列重要论述,在学深学透、融会贯通上下功夫,这是根本也是基础。二是要深入组织开展关于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课题,在创新研究、推出成果上下功夫。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即深入开展理论研究,继续加强理论宣传,加强重大课题引领,做好建党百年宣传研究。
王国平在致辞中表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充分反映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体现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王鹏在致辞中表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我们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全军的重大政治任务。要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在研讨交流阶段,陶传铭、郭庆松、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冉、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治东、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孙力、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殷德生、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黄晓春、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古琳晖先后围绕主题,以“坚持系统观念,全面协调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锚定共同富裕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新在何处——‘新征程’的三个理解向度与四个基本内涵”“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美好生活向度”“创造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构建新发展格局如何迈好第一步”“关于进一步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若干理论思考”“以党的全面领导汇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合力”等主题作了交流发言,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顾红亮教授作学术总结。
陶传铭表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坚持系统观念确定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五大重要原则之一。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坚持系统观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的必然要求,是应对变局的现实需要,是构建新局的内在要求,是驾驭全局的根本保证。将系统观念贯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各领域、各环节、全过程,要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
郭庆松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表述,既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又实事求是符合发展规律。实现共同富裕是彰显我们党根本宗旨,巩固我们党执政基础,增强我们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要深刻认识共同富裕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也是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要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不仅要从经济角度找到切实可行的经济举措,也要从政治高度找到决定走向的关键政策。
李冉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新征程,有三个基本的历史向度,即民族复兴的向度、现代化的向度、科学社会主义的向度。要深刻把握其四个基本内涵:一是基础新,四个现代化鼓舞人心,凝聚了大家的斗志。二是新阶段,以现代化新阶段推动社会主义的新阶段。三是现代化的新理念与新格局,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现代化观。四是新使命,深刻把握五中全会是中国的现代化历史使命的风水岭。
王治东提出,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认识的演进逻辑,符合党的性质与宗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凸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现代化进程当中内涵的逻辑,当然也是一个终极目标。人的要素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照点,离开人的现代化没有意义,只有凸显人民性的现代化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真正内核。
孙力认为,社会主义的出现就是要破解资本主义带来的社会危机,就是要解决发展的高质量。这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意,是社会主义承担的历史使命,也是社会主义生存的空间。高质量发展是五中全会的关键词。只有正确地把握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处理好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殷德生表示,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怎么对新发展格局理论的实践做突破,这是一个非常新的问题。要深刻把握供给端方面的四个变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强化、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的增强、基础性的保障和反返贫。要深刻把握需求侧方面的两大战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和人均收入翻番计划。
黄晓春提出,在新征程的背景下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构建党建引领下的多元共治新格局,形成能调适社会活力的嵌入式引领机制和更具开放性的党建工作网络平台;要打造以人民为中心的高效治理体系,进一步实现治理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实现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型政府再造、深度践行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观;要推动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社会组织的顶层设计与谋划。
古琳晖表示,党的全面领导是我们党巩固政权、引领新征程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要充分认识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要深刻理解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全面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
顾红亮在总结中表示,上述专家分别从党的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共同富裕等角度阐释新征程的内涵,其中贯穿的核心观点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是重要内容、是重要支点、是重要因素、是重要力量源泉,要深刻理解文化建设在新征程中的内涵。
来自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上海市有关高校、学术团体、新闻媒体的60余位理论工作者参加会议。
供稿 ▏社联学会处 编辑 ▏许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