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学会要闻 > 正文

【学会学术活动月】上海市金融学会、上海现代金融学会等联合举办推进“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0-09-27

    9月21日,上海市金融学会、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调查统计研究部、上海现代金融学会联合举办“推进‘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研讨会。本次会议入选上海市社联第十四届(2020)学会学术活动月。会上,6位金融机构的经济学专家围绕国内大循环的潜力和短板,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重构,金融如何适应“双循环”新格局等主题进行了探讨。

 

    与会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双循环”是适应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最优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发展内循环的潜力巨大,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强于预期。“双循环”可借鉴新经济地理理论和贸易引力两大理论模型。目前来看,中国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不断增强。中国对外依存度已从2006年的64%下降至目前的32%,但期间中国经济仍持续平稳发展。今后即便外部环境进一步恶化,对外依存度继续下降,中国仍能挖掘其它潜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中国内循环的潜力巨大。中国即将成为全球最大单体市场。目前我国零售总额约6万亿美元,美国6.5万亿美元,但中国增长潜力远大于美国。

 

    多数专家学者认为,提振消费是促进内循环的关键。居民收入低、贫富差距大、储蓄意愿强是制约消费的主因。提升消费需要多方面的改革。一是大力推动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的收入分配更倾向于按劳分配。二是改革税收体制,完善社保体系。三是协调金融市场和养老金体系的纵深发展,促进家庭投资收入的增长和多元化,避免过度依赖房地产。与会专家建议加快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放开城市户口,改革农村土地制度。目前,中国按户籍计算的城市化水平是44%,按常住人口计算是60%。这意味着16%的人口(约2.3亿人)在城市生活但没有城市户口,极大地制约了其对住房、汽车等耐用品和教育、医疗等服务品的需求。应当坚决切断房地产对消费的“虹吸”效应。

 

    多数专家指出,金融应当在“双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新经济发展格局下,金融应当守住底线,有所作为,重点做好防范和化解非传统金融风险,加大对科技企业和产业升级的支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同时,扩大多层次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在A股与国际市场对接的同时,推动国内金融行业与国际接轨,不断增强国内金融市场的全球竞争能力与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升国内金融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供稿 ▏社联学会处       编辑 ▏许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