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学会要闻 > 正文

【学会学术活动月】上海市信访学会和上海市社区发展研究会等联合举办“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下基层信访工作模式创新”专题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0-09-27

    9月24日,由上海市信访学会、上海市社区发展研究会、国家信访局信访理论研究(上海)基地、上海市信访办联合主办,虹口区人民政府、市律师协会协办的“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下基层信访工作模式创新”专题研讨会在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举行。本次会议系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第十四届(2020)“学会学术活动月”项目。市信访办、市人民建议征集办主任、市信访学会会长王剑华,市社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任小文,虹口区二级巡视员杨鼎忠,市律协副会长杨波出席会议并致辞。国家信访局研究室副主任马永辉出席会议并作总结讲话。解放日报社党委副书记、上海社会科学普及研究会会长周智强在会上作点评发言。会议由市社区发展研究会会长徐中振主持。

 

 

    在这场开到老百姓“家门口”的研讨会上,基层干部、“小巷总理”、社区群众与社区治理领域的专家学者思想碰撞、互相启发,共同为吸纳民智民慧、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提供“最接地气”的方案。

 

    任小文在致辞中指出,信访工作与社会治理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信访学会和社区发展研究会围绕这一主题,立足基层实际组织研讨,把准研究方向,回应时代和现实需求,切中信访工作的实践热点,通过推动社会治理和信访制度的理论创新和良性互动,更好服务上海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体现“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发展理念。

 

    王剑华指出,信访工作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信访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一定要在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框架中谋划、思考、推进。做好信访工作的重心在基层,办法在基层,活力在基层,加强源头始终是信访工作的治本之策。为抓好源头,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上海近年来大力推进街镇 “人民满意窗口”创建,并在今年铺开“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努力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感受到党委政府的服务和温暖,有困难在家门口就能够得到解决。信访工作为群众而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让群众满意。“家门口”信访服务真正好用、管用,必须实事求是、眼睛向下,必须符合人民所思所盼,符合基层所需所愿。

 

    马永辉强调,信访工作要贴近基层,抓住基层就是抓住了群众信访的源头,要完善矛盾源头预防、排查、多元化解机制,通过上下联动有效地推动信访问题化解。信访工作要服务基层,抓住基层就是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服务基层和解决问题是一致的,既要重视法治,也要重视德治,形成向上向善的重要力量。信访工作要依靠基层,抓住基层就抓住了创新机制根本,创新要依靠群众的力量,从基层的力量,从思路上创新,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把服务做到群众的家门口,形成一套服务群众的体系化、标准化操作模式,切实夯实基层组织,打通适应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信访工作是我们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的特殊桥梁和纽带,是党和政府做群众工作的重要窗口和阵地。虹口区从建设全市第一个区级层面联合大厅,到创建中心城区第一家“人民满意窗口”,规范了接待流程,畅通了渠道,努力使矛盾风险不上行、不外溢。在全面推广信访“家门口”服务后,如何创新基层信访工作模式,沈嗣全认为有三点需要深入思考:一是如何发挥联系群众的优势,提高问题解决、协调的便捷性;二是如何整合各方资源,畅通信访办理渠道;三是如何推行激励机制,打造优秀的信访代理队伍。

 

    宪法赋予了公民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的权利,赋予了信访制度政治沟通和权利救济的功能,信访制度是我们保持政治初心和政治定力的基础制度。未来的信访制度要融入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就要动员社会各方,其中律师就是一支有生力量。上海律师协会副会长杨波表示,上海律协将在今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将信访工作作为重要一环,进一步推动律师参与,打造标准化工作机制,争取出上海典型、上海经验,赋予“枫桥经验”新的时代内涵。

 

 

 

供稿 ▏社联学会处       编辑 ▏许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