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普及 > 东方讲坛 > 讲坛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政治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发布日期:2019-10-14

【编者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政治是理解现代国家的钥匙,也是深刻理解日常生活实践的知识和素养。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来之际,继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首度开设“政治关键词”专栏之后,澎湃新闻再度和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政治学会联合推出这一专栏,旨在通过解释新闻与生活中的政治关键词,普及政治学常识。

 

        今天的政治关键词是“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研究什么议题、作出什么决定、采取什么措施、释放什么信号,是人们判断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施政方针和工作重点的重要依据,对做好未来5年乃至10年工作意义重大。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新时代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的重要宣示和体现,是新时代统筹推进改革开放的决策部署。


为什么说是“全面”、“深化”改革?


        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历史,可清晰发现,改革开放是一以贯之的基本国策,党结合具体形势与任务分别就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重大问题均作出过决策部署,并取得了相应改革成果。改革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乡村到城市、由单项到多项,不断拓进、不断深入的过程。比较而言,以往的改革都是某领域、某方面的,而全面深化改革则是各领域、各层次、各环节体制机制的调整与整体性完善;而且改革的范围越来越广、力度越来越大,零敲碎打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集成。由此看,这样的改革称得上是“全面”“深化”。


        从现实看,改革不可能一劳永逸,没有完成时。这次改革是问题导向的。因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了攻坚期、深水区,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前所未有。这些矛盾问题、风险挑战,错综复杂,既有深层次体制机制的桎梏,也有源自思想观念的障碍,还有已经形成利益格局的掣肘,让改革处于“两难”选择。所以,改革必须统筹兼顾,突出全面性,体现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这次改革也是目标导向的。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要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全面推进和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全面发力、扭住重点、多点突破、精准发力、纵深推进。特别是,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后升格为领导委员会,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到十九大召开时已推出一千五百多项改革举措,其后又有很多改革举措逐步推出。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


        例如,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决策,“三去一降一补”取得阶段性成果;自贸区由点到面的推进;出台国有企业改革系列文件,放开相关领域市场准入,民间资本进入更多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迈出关键步伐;修改立法法,推进重点领域立法,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通过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建立起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全面覆盖的国家监察体系;推动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十九届三中全会启动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已经顺利完成;推进精准脱贫机制创新,全面建立健全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制;制定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初步建立起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基础性制度框架;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国防和军队改革在主要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基本确立,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等等。其他领域的改革也顺利推进,并取得了相应成效。


如何准确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探索形成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所谓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就是适应时代与社会变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党和国家事务,或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各领域的制度体制机制,实现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社会化、专业化等。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运用制度、法律,依法依规,不断增强对党、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民主、科学、依法管理的水平,提高党依法、民主、科学执政水平和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和社会的整合力、凝聚力。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只讲“后一句”,不讲“前一句”,是不完整、不准确的。其实,“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价值、政治定位。换言之,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另起炉灶”,是有原则、方向和要求的,“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说到底,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让其优势更充分发挥出来、展现出来,转化成治理效能。这样,改革的使命是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管用的制度体系。这对中国在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的基础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强起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2019年10月13日)

相关链接: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4664637?from=groupmessage

 

来源 ▏社联科普处、澎湃新闻       编辑 ▏何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