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学会要闻 > 正文

“镜鉴与前瞻:新阶段、新改革、新常态”2014年年会在沪举行

发布日期:2014-11-03

    10月30-31日,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刘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联合主办了“镜鉴与前瞻:新阶段、新改革、新常态”2014年年会。
    本届年会分为七个主要环节:10月30日晚“鸿儒夜话”之“光荣与梦想:金融改革再出发”和“中国经济前景及潜在风险”,10月31日上午大会主旨发言、大会讨论以及31日下午“互联网金融专场”“经济停滞与持续增长”和“新型城镇化的实现路径”三个论坛。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魏尚进、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辜朝明、IMF亚太区前主管Anoop Singh、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张军教授、海通证券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先生、中科院计算所上海分所孔华威所长等与等国内外6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上述话题展开了讨论。前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副主席范福春参加会议并做了发言。
    随着经济增速的逐渐企稳,“新常态”重新进入了中国的视野。对于2015年的中国经济增长,与会嘉宾普遍给出了7%以上的经济增速预期,当前经济面临进一步下行压力,降息降准可谓势在必行。其中李迅雷指出,“总体来说,中国经济下行趋势难以改变,但调整方式是好的。”他认为制约潜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还是供给减少,包括老龄化问题、投资增速减缓等。
    与会嘉宾认为,在全球化模式下,不断用贸易来实现增长以及中国内部过去靠地方政府之间相互的竞赛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不可持续,在未来更长的一段时间里面,中国经济会处于一个比较低的增长。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认为,目前改革的动力相对不足,如何能够真正走出“全球化的断裂、增长的断裂和改革的断裂”这三重断裂地带,或成为中国下一步的挑战。未来一两年可能出现一个低潮,但如果能够释放户籍改革、国企改革和土地改革的红利,加上供给端的改革,未来8~10年经济增速会在7%左右。
对于普遍关注的中等收入陷阱,重阳投资总裁王庆指出,中国在2005年汇率改革时的人民币汇率升值不到位,导致后来股市泡沫和今天房地产泡沫的出现;新常态下的金融创新应需要金融产品定价的市场化,而影子银行带来利率的高企,更多反映的是不彻底的金融创新;此外,在未来的若干年可能还会面临比较紧的货币环境,需要充分加以关注。
    专家们判断,目前全球经济体中,除了美国,似乎其他经济体都面临着经济发展增速减缓甚至倒退的风险。欧洲迫于通货紧缩压力开始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日本则扩大量化宽松规模,新兴市场则在美联储QE退出压力下货币贬值、市场再度遭到抛售。
    对于全球经济增长停滞的现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金砖四国研究中心主管Marcos Troyjo表示,目前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多数都呈下跌走势,而任何价格上下的波动都是财富转移的过程,也是购买力从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互相转移的过程,这种财富的重新分配或者是购买力的重新分配也是为市场所利用。
    对于中国经济增速减缓的问题,IMF亚太区前主管、摩根大通亚太区监管战略与政策主管Anoop Singh则指出,对目前的中等收入陷阱观点并不十分赞同。Singh认为,从近期来看,全球市场会有一个经济增速放缓的过程,但是如果从长期来看,有很多的亚洲国家,包括中国,将渐渐成为一个中等收入的国家,这也许会存在一定的风险,面临经济放缓的局面。对于如何预防乃至走出中等收入陷阱,Singh认为,生产率要非常高,生产率降低则是一个不好的现象。同时要有一定的驱动因素来保持生产率的走高,比如加大对教育、研发的投入。
    此外,布雷顿森林体系再生委员会执行官MarcUzan表示,“金砖国家的崛起是在深度的国际化当中以及去国际化的过程中崛起的。我们可以称之为金砖国家1.0版本。现在针对未来将发生的情况,我们要有金砖国家2.0版本。”(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