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普及 > 东方讲坛 > 讲坛动态 > 讲坛资讯 > 正文

【讲坛活动】上海市民时政关注指数发布会暨东方讲坛•时政关注系列首场论坛在市社联举行

发布日期:2015-02-05

       2月5日上午,“上海市民时政关注指数发布会暨东方讲坛•时政关注系列首场论坛”在市社联6楼群言厅举行。上海市社联主席秦绍德、新华社上海分社总编辑姜微出席并致辞,上海市社联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桑玉成主持发布会和论坛。来自本市的机关干部、高校师生、企业精英、媒体记者和市民群众8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上海市民时政关注指数”是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新华社上海分社联合开展的调查项目。通过调动全媒体监控平台,运用最先进的舆情分析系统,对特定时段的时政话题进行活跃度、影响力、传播层次、价值因子等多维度的数据整理与分析,科学设定调查问卷,针对目标城市人群开展的一项社会调查。旨在打造成为社会公众特别是党政机构了解上海市民舆情、舆论的重要窗口。该指数将于每月上旬发布,揭晓前一月度上海市民时政话题关注排行榜。
       本次发布的时政指数报告显示,2015年1月最受上海市民关注的5大时政话题依次为:“外滩事件与大都市公共安全管理”、“习近平与人民相互‘点赞’”、“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明确八项规定与职工福利不对立”和“呼格吉勒图沉冤昭雪”。
       时政指数报告显示,上海市民时政关注程度较高,对事关国家大局、社会动向和群体切身利益的话题尤为关切,对富有趣味性、人情味的领导人活动报道表示欢迎。调查显示,市民信息获取、分享渠道的新媒体化特征凸显。同时,上海市民对时政话题的关注存在职业群体差异。企业、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较多关注职工福利、工资改革等利益相关话题;社区居民更为关心领导人亲民作风和反腐败等。
       本次发布会特邀了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顾骏、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蒋昌建为1月份时政关注排行榜作分析点评,并回答了现场听众的提问。
       蒋昌建在分析“外滩事件与大都市公共安全管理”时指出,城市安全问题是各个国家的各大城市居民共同关注的热点,上海的踩踏事件使得安全问题成为上海市民最关注的热点。一方面要从城市治理的历史维度上来反思踩踏事件:中国的城市治理始终是重视硬件,而软件相对落后,因此在城市公共安全中的制度、体制、态度、认知等软件方面有所欠缺,城市安全这一社会问题在城市人口集聚膨胀的今天尤为突出,亟需改进;另一方面要通过重建市民对城市安全的信心来缓解市民对城市安全的焦虑:踩踏事件的发生冲击和挑战了广大市民对上海城市安全的信任感,滋生了焦虑情绪,需要建立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同时齐具的公共安全体系,才能帮助广大市民重拾对城市安全的信心。
       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和“明确八项规定与职工福利不对立”这两个关注指数时,蒋昌建认为应该把两者捆绑起来观察,在广大市民心中“国家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获益者”,是羡慕的对象,因此一提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工资调整或者员工福利就很敏感,再加上近年出台的“八项规定”、“四个不准”,很容易被念歪经,砍掉职工正常的福利待遇,引起机关事业单位的困惑,因此唯有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来办事,按工资调整的逻辑来办事,才能使改革开放的成果在更大的社会范围内实现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官民互信。
       蒋昌建在评价“习近平与人民相互‘点赞’”时说道,“习主席在元旦献词中吸收这样的草根语言或者是民间语言,在我来看就是政治发展非常重要的表现”。政治语汇逐步吸纳草根语言,这既是一种政治世俗化(或者说亲民化)的表现,同时也说明老百姓对习主席在政治文明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发展等方面的政绩是有所肯定的。
       蒋昌建最后认为,市民对“呼格案”的关注,其意义远超过具体个案的沉冤昭雪,其意义在于恢复人们对司法公正的信心。
       顾骏指出,“上海市民时政关注指数”的发布兼具了权威性和影响力,通过在时政指数中找到民众关心的新闻事件,目的是要让各级决策者了解民间的所思所想和基本诉求。如,高度关注踩踏事件,就反映出百姓在现实生活中对“密度越来越高的大都市的公共安全”的基本诉求;“呼格案”的高度被关注则反映出上海市民对“依法治市”以及“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的强烈要求。这些排名靠前的指数所折射出的百姓需求,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行动,也就是要通过时政指数来影响政府政策制定,真正使市民时政指数成为“市民民意表达的渠道”和“中国基层民主推进的抓手”。
       顾骏还认为,市民的关注度反映了对时政新闻的敏感性,只有通过持续关注才能不断释放市民关注的心理潜能,因此对于新闻事件,专家学者和媒体人应该要找“一个好的角度把它说透了,天下没有说不好的事情”。比如,客观评论“呼格案”,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换来对于法治环境依法治国长久的信任”,从而“赢得公信力的体制环境”。
       顾骏最后提到,“时政指数”要坚持“客观性”和“科学性”。既要使得涉及排位的指数和市民感受一致,而不是由操作机构的主观选择;更要借助研究方法上的科学程度达到必要的精准度,才能保证指数所传递的信息不至于失真。
 
上海市社联主席秦绍德致辞 
新华社上海分社总编辑姜微代表主办方致辞 
上海市社联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桑玉成主持会议 
新华社上海分社副社长张彬发布指数排行榜 
新华社上海分社智库中心副主任刘功润作指数报告产生说明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蒋昌建作分析点评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顾骏作分析点评 
嘉宾回答现场听众提问 
发布会现场
 
(东方讲坛办公室  俞亚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