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普及 > 东方讲坛 > 讲坛动态 > 讲坛资讯 > 正文

【讲坛活动】韩少功、王晓明做客文学演讲季 畅谈当代文学的“新常态”

发布日期:2014-12-22

      12月20日下午,上海市社联和文汇报社联合主办的“文学演讲季”迎来收官之作——著名作家、海南省文联名誉主席韩少功,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市作协副主席王晓明,分别作《文学的变与不变》、《新的困难与新的可能》主题演讲。上海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赵丽红担纲主持。上海市社联副主席刘世军出席并为文学季作总结感言。来自机关、企业、高校等各行业的现场听众,以及在华东理工大学视频分会场的学生听众共600余人,共同分享了思想大餐。

      “80年代很多年轻人谈恋爱,经常在征婚启事里夸耀自己或者要求对方热爱文学。但是今天如果在征婚活动当中谈这个事情,会被认为是神经病。”韩少功开场便聚焦文学之变,他认为文学主要有三点变化:第一,文学的认知功能在弱化。作家不再是社会各层面、各地域、各阶层生活信息的主要报告人。第二,文学的娱乐功能在弱化。随着娱乐设施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尤其是电子娱乐设施的兴起,文学吸引人的能力在减弱。第三,文学的教化功能在弱化。人们不在从文学中寻找生活的价值和意义,文学也不再是满身光环、灿烂夺目,激励人心的精神号角。

      韩少功认为,文学也有其不变的几个方面。首先,人们需要语言文字来表达、沟通情感,这不会改变。语言文字在表现能力、抽象能力上的优势,是视觉艺术难以比拟的;其次,人需要文学建构有情有义的价值方向,这不会变。再次,生活经验和文化学养作为好作家的两大动力资源也不会改变。

      王晓明教授认为,文学在今天的中国仍处于中心地位。这有其根深蒂固的原因,与几千年来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只使用一种语言文字息息相关。中国的历史和文学因文字传承累积,由此形成了国人非常厚重的文化习性——习惯于用文字来表达所想、所感、所思。

      王教授勾勒了当今文学比较重要的几个现象。一是文学阅读的代际差别越来越大;二是大资本进入文学,文学被当成一门生意和一门工厂化的产业在经营运作;三是改变现实、打破社会再生产的文学基本精神正在被边缘化。今天的文学从整体上使人们越来越安于现状。

      为何会出现以上现象?王教授认为政府对文学重视度的降低,市场将文学往符合需求方向上引导,助长消极心理的强制性教育,技术的进步、城市化的影响,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促成了以上现象。王教授指出,最近二十年造就了文学生产的新机制,这种机制正在不断强化,也造成了中国文学的重大变化。

      在互动环节中,有听众问文学与方言的关系,韩少功回答道:世界上所有的自然语言都是方言,普通话是人定的,普通话创造活力来自对方言吸收。要保护方言但也不能过头。有听众问王晓明教授,代际阅读差异的原因何在,王教授回应:一部分是因为新媒体的兴起和大资本的运作,另外还与整个社会氛围的变化有关。文学阅读经验的分裂,其背后是社会生活经验的剧变。

      文学演讲季至此落下帷幕。五位著名作家和五位文学评论家联袂奉献的5场精彩演讲,场场爆满,部分场次甚至站无空隙。上海市社联和文汇报社联手打造的文学演讲季,在初冬申城掀起了一股浓浓的文学热潮,让更多人感受到了文学抚慰人心的温情和引领时代价值的力量。

 

上海市社联专职副主席刘世军

著名作家、海南省文联名誉主席韩少功

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市作协副主席王晓明

 上海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赵丽红担纲主持

现场听众

(东方讲坛办公室  胡正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