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7-03-27
3月21日,由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探索与争鸣》第二届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征文颁奖大会暨“中国转型过程中的问题”青年论坛在上海社联大楼6层群言厅举办。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燕爽,上海市社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任小文以及来自上海市委宣传部理论处、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报刊处、《学术月刊》、《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社等学术刊物、理论媒体和社会媒体的代表为获奖青年学者颁奖。上海市社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解超主持本次大会。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燕爽致辞
上海市社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解超主持本次大会
颁奖大会于上午9时许开幕。首先,《探索与争鸣》编辑部汇报本次征文活动的基本情况,主要分为征文组织、来稿情况、评审过程和获奖情况、社会各界支持情况,以及活动整体评价和改进设想等五个方面。本次征文以“中国转型过程中的问题”为主题,一共收到了872篇来稿。这些征文聚焦中国转型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分布在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二十多个领域;编辑部以严格标准,请各学科资深专家审稿,层层筛选,最终选出26篇获奖论文。近年来,《探索与争鸣》编辑部一直致力于实现学术期刊与青年学者共同成长,提升学术期刊的新锐品牌与学术水准,培养一批优秀青年学人,提升青年学人参与学术探索的积极性。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燕爽和华东师范大学王家范教授为第二届(2016)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一等奖获得者颁奖
上海社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任小文和上海大学李友梅教授为第二届(2016)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二等奖获奖代表颁奖
上海市委宣传部理论处、上海新闻出版局领导以及来自上海各大理论期刊的总编为第二届(2016)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三等奖获奖代表颁奖
来自上海各大理论期刊的总编为第二届(2016)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提名奖颁奖
来自上海各大理论期刊的总编为第二届(2016)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提名奖颁奖
接着,本届征文活动三位获奖代表以及上届获奖代表、评审代表、理论媒体代表先后发言。一等奖获得者、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的冯庆首先表达了对上海社联和《探索与争鸣》的感谢,肯定上海学界海纳百川的学术氛围。他表示本次论文成果是出于自己长期关注中国社会中的现实问题以及转型过程中的个人体验,并借以学理方式表达出来。二等奖获得者、来自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的宋锴业在发言中指出自己的学术成果是从田野调查出发,在大量的访谈资料和原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中产阶级的理论化研究分析,主张学术要落到实处。三等奖获得者也是本次入选的唯一一位本科在读学生、来自上海大学文学院的田乐乐主要回忆了自己的成长历程,突出表达了对学校老师悉心指导和鼓励支持的感谢。
上届获奖代表袁超在发言中说道,作为中国的青年学人,最应该具有的是对中国自身发展的关怀,讲好中国故事是每个中国青年学人的最重要的使命。评审专家代表、华东师范大学赵修义教授主要表达了评审过程中的“德识才学”的原则,强调学识与眼光,自信与胆识,以及道德传统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理论媒体代表,解放日报社党委副书记周智强的则从理论创新、青年引导、学术成果社会化三个方面发言,肯定青年学者的贡献,期待他们能创作出更多杰出的学术成果。
最后,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燕爽发表讲话。燕部长在致辞中首先肯定了《探索与争鸣》编辑部和众多专家学者的辛勤付出,并回顾建国以来的历史与发展,突出强调培养年轻人一直是国家工作的重心。他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主张理论创新作是年轻人的首要任务。最后,他从现实问题出发,鼓励年轻学者要以学术的人文关怀,以国家民族的未来作为毕生追求。
颁奖大会结束后,华东师范大学叶超教授、同济大学钟宁桦教授、复旦大学熊易寒教授,分别就“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及其中国化路径”、“为何金融不支持实体”、“双重变革时代的青年知识分子”,为与会者做了三场内容丰富、严谨生动的主旨演讲。
在下午的青年论坛上,共有17位获奖代表围绕着“青年学者成长与学术共同体建设”这一论坛主题,结合自己的求学往事、成长历程、未来展望及本次参赛论文的写作思路等方面,先后交流了自己的看法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