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5-12-18
为了进一步研究《探索与争鸣》2016年的选题策划工作,探索学术发展新动向,《探索与争鸣》编辑部于12月15日召开了“《探索与争鸣》2016年选题咨询会”。本次选题咨询会由上海社联专职副主席刘世军主持,上海市社联专职副主席、《探索与争鸣》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沈国明研究员致辞,上海社联老领导林炳秋、王邦佐、施岳群、武克全和桑玉成出席会议。
沈国明研究员回顾了最近几年《探索与争鸣》杂志的办刊历程,充分肯定了《探索与争鸣》近年来的办刊努力。同时,他也指出了《探索与争鸣》明年办刊中所需要努力的重点,如加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研究、深化一带一路的学术讨论与研究,等等。《探索与争鸣》副主编叶祝弟向各位专家学者汇报了编辑部2015年的工作成果和以及对2016年工作的设想。
在办刊评议阶段,复旦大学姜义华教授指出,《探索与争鸣》应该在保持苏东问题研究领先的基础之上,继续拓宽视野,对世界有更深入更鲜活的反映,努力在读懂中国、读懂世界上下功夫。上海社科院陶友之研究员认为,应该加强在经济方面的研究力度,对产能过剩、金融风险、全民创新等话题组织学者研究。复旦大学尹伯成教授认为,《探索与争鸣》应继续保持从学理角度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风格,特别是经济方面的问题,如关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注技术创新。复旦大大学余源培教授肯定了《探索与争鸣》的文风,希望《探索与争鸣》能组织力量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不断深化对重大问题的讨论。
华东师范大学赵修义教授认为,《探索与争鸣》应该加强学术争鸣,既要关注热点,更要关注冷点,深化对经济社会中前瞻性问题的研究,见他人之未见。上海市委党校夏军教授认为,应多组织力量进行跨学科研讨,打破单科界限,从多个学科加强宏观思潮、系统思维的研究。复旦大学胡守钧教授对编辑部的办刊与发展,提出探索不唯典要,争鸣贵有大气;常怀百姓之心,薪火相传不息的希望。华东师范大学周尚文教授一方面肯定了《探索与争鸣》精准地把握学术热点优势,另一方面也指出,虽然《探索与争鸣》注重对青年学者的提携,但不少青年学者文章都不太触及真正的问题,编辑部应从多方向引导、提携青年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朱贻庭教授认为,《探索与争鸣》选题前沿而不越界,全面而不平庸,在全国学界中独树一帜,与办刊过程中编辑部既坚持原则和底线,也要有智慧的办刊思路分不开。华东师范大学王家范教授从史学的角度为编辑部的办刊提供了良策,他认为,历史的书写需要对历史场景进行全面回顾,才能挖掘出具有真正史学价值的研究成果,史学研究的思想方法不能过于简单与极端。复旦大学浦兴祖教授认为,只有坚持贴近社会的学术、关心热点的学术和直面问题的学术,才能在众多的理论刊物中有所作为。
此次选题咨询会,20多位专家都从不同的领域和视角对《探索与争鸣》的办刊、发展与选题策划提供了非常好的建议,为《探索与争鸣》2016年的办刊贡献了极具价值的建议与智慧。
图为咨询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