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研讨 > 正文

上海理论界举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

发布日期:2019-05-07

    5月5日,由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召开的“上海理论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举行。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炯出席会议并讲话,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权衡主持座谈会,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郭庆松代表主办单位致辞。上海理论界7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负责人与会。

 

座谈会现场

 

    会议指出,上海理论界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与在中央政治局第14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李强书记在上海市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入开展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更好服务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作出无愧于上海作为五四运动重要声援地、中国青年运动重要发源地、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不凡贡献。

 

    徐炯指出,要从三方面深入开展对五四运动历史和五四精神的研究。一要以“大历史观”深入开展研究。要深入开展五四运动历史研究,深入开展五四运动前后两个一百年历史研究,深入开展五四运动与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研究;要深入开展五四运动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研究;要深入开展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运动发展历史研究。二要以“大文化观”深入开展研究。要把研究五四精神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贯通起来,同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通起来,同研究伟大民族精神和伟大时代精神贯通起来,同研究青年文化贯通起来。三要以“大学科观”深入开展研究。要协同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建等学科力量,不断推进五四运动历史和五四精神研究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要协同发挥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作用,加强对五四运动史料和文物的系统收集、分类整理、科学保护,为后人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留下历史记忆。要协同发挥国内外哲学社会科学资源支撑作用,协同发挥各相关领域研究队伍力量,不断提高专业化能力,多出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权衡认为,此次座谈会旨在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海理论界社科界要加强研究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和意义,进一步推进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历史、理论和实践等多维度深入研究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郭庆松表示,五四运动开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传播,开辟中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围绕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为新一代的五四运动研究指明了方向。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蓉教授认为,要结合思想文化运动、社会革命运动、民族复兴运动、青年运动这四个重要特性来深入理解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五四运动之所以影响深远,源于其在思想文化层面开启了一个新时代。作为一场伟大的群众性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在这场社会革命运动中,中国的先进的知识分子不仅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且真正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前进中的伟大力量,从而逐步找到一条与工农相结合的成长发展道路。自此,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放弃英雄史观,而走向人民史观,逐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并自觉到工人当中组织领导运动,极大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道路选择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

 

    上海市委党校科研处处长、党史党建教研部周敬青教授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传承、弘扬、践行五四精神的担当奋斗者,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和奋斗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现。中国共产党是传承、弘扬、践行五四精神的薪火相传者。一部中国共产党史就是一部党的思想解放史,又是一部党的思想觉醒史。我们党不为各种利益干扰所左右,不为各种艰难险阻所吓倒,与时俱进,遵循历史前进的逻辑,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先后形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更是传承、弘扬、践行五四精神的身体力行者。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既不是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板,也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模板,更不是国外现代化的翻版,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版。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陈卫平教授认为,纪念五四百年需要辨析四个问题:一是五四运动与全盘反传统之间的关系问题;二是五四运动与建设中国文化新形态之间的关系问题;三是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关联化问题;四是五四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之间的关系问题。他指出,五四运动具有思想解放的伟大意义,使得人们从原来的封建主义意识形态当中解放出来。有人认为,五四运动造成了中国文化命脉的割断。事实上,新与旧是相对而言的,不能简单将新文化理解为西方文化,五四新文化运动体现了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的高度自觉。五四运动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里程碑,它确立了民族和科学作为现代化的价值原则。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五四精神下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又是以实现中国现代化为使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会上,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恒教授、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长忠教授、上海市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冰教授也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文、来源 ▏上观新闻、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 ▏许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