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团体 > 学会动态 > 学会活动 > 正文

新中国60年国际地位的变化

发布日期:2009-12-01

        10月12日,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和中共普陀区委党校共同举办“新中国60年:国际地位的变化”学术研讨会,近50位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就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国际地位的变化展开热烈的讨论。会议由上海科社学会副会长吴解生主持,会长夏军做总结。上海社联党组副书记桑玉成到会祝贺,会议情况综述如下:
        新中国60年来我国国际战略思想的重大转变。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刘靖北认为我国国际战略思想的转变具体有三个方面:即对时代主题认识从“战争和革命”到“和平与发展”,中国外交理念从专注于“世界革命”到倡导“和谐世界”,中国外交战略从“一边倒”、“一条线”到“真正不结盟”和“全方位开放”。正是基于对世界政治格局和国际环境变化的准确把握,我们及时调整了对时代主题的认识,调整了我国的外交理念和战略,才使得今天的中国综合国力大幅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新中国60年来我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周尚文在发言中指出,仅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的八年间,中国平均每年进口约5000亿美元的商品,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约1000万个就业机会。当前在关于对世界经济贸易、财政金融政策、汇率等领域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和制订有关游戏规则时,都无法忽略中国因素。
        新中国60年来我国同主要大国关系的变化。复旦大学沈丁立认为,新中国60年的成就使得中美关系的发展更趋平衡与成熟。冷战结束近二十年后,美国两党对中国崛起已取得了一致的共识,即一个和平发展的、繁荣进步的、充满活力的中国有利于美国利益。越来越多的美国朝野人士开始务实,准备接受中国的和平崛起以及美国国际主导力继续下降的难以避免的未来。同时,由于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双方创造了多重交叠的政治安全沟通管道,形成了预防和管控危机的一定机制,有助于平衡跨太平洋两岸的安全关系。然而,在可以预见的未来10-20年中,中美必然发生大量关于利益分配公平性的纷争,但这些都属可争可控范畴。
        新中国60年境外媒体报道的转变。上海社会科学院轩传树认为,当前境外学者和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基本可分为三类,即肯定型、怀疑型、辩证型。持肯定态度的人士认为,从中国对世界人才、物质、资金等方面的吸引力来看,中国已经具备超级大国的必备条件。持相对质疑态度的人认为,一个大国不仅意味着具有全球辐射力和影响力,也意味着一种领袖地位和道德目标,但是目前中国尚不具备这些特征。而第三种观点认为,考虑到中国的城乡差距、东西部发展失衡,的确很容易使人们觉得中国还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然而,就是这些不足在不断激励中国变得更强。现在时髦的话题已经不再是中国能否崛起,而是已经或正在崛起的中国将会对世界秩序和文明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外界的各种言论,折射出他们对中国崛起的爱恨情仇,其间充满了肯定、赞赏和艳羡,当然也伴随着某些自恃、傲慢与恐惧。不管怎么说,外界人士,尤其是西方学者对中国的评价重点,毕竟已经逐渐从“中国威胁论”转为“中国责任论”,甚至出现了“中国统治论”。或许这就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国际媒体报道中国最大的变化。

(陆迪民)

来源:《社联通讯》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