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团体 > 学会动态 > 学会活动 > 正文

博士生要争做不断“高飞的鹰”

发布日期:2008-02-27

        市比较文学研究会第5届博士研究生论坛于去年11月30日举办。这次论坛的主办方是华东师范大学。该论坛每年举办一次,目的在于活跃比较文学的学术气氛,调动比较文学博士生在学术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博士研究生的科研、学术能力,加强比较文学专业各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增进相互间的了解与友谊,给不同高校、同一个专业的博士生提供一定的学术交流的机会。参加此次论坛的博士生共有30人。
        上海师范大学吕超博士发言的主题是《作为异托邦的帝都北京——以法国作家谢阁兰的〈勒内?莱斯〉为例》,发言针对域外作家如何看待北京这座城市,如何塑造北京城市形象进行了层层剖析,并认为这里面蕴涵着域外作家的文化传统和个人想象。吕超博士以法国作家谢阁兰的《勒内?莱斯》为例,说明了谢阁兰所感知的北京并不仅仅只是一个物质的有形空间,更是一个理念和想象的文化空间,发言进而认为域外作家塑造的帝都北京形象是他们在北京找到的回应其内心思考的一种创作灵感。华东师范大学庞荣华博士对这个主题发言进行了点评,她认为这个选题是从热点中找到的一个亮点,因为中法文化年期间,谢阁兰是屡被提及的作家,现在又从他塑造的帝都北京切入,论题显示出一定的学术前沿性。华东师范大学陈建华教授对其发言中提到的“管制”力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华东师范大学刘婷博士发言的主题是《意义存在于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中——略论村上龙小说〈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日本村上龙带有自传味道的成名作《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以其对吸毒、酗酒、群交、暴力的非常规青春的触目描写,更以其体制外、非传统的沉淀笔法和冷静叙述,获得了日本文坛乃至整个日本社会的关注和称誉。她的发言针对小说内容、线索等方面的一些关键词详加推敲,进而从作者的透明叙事中沉淀出有关主题、社会背景、文化心理等方面的一些有益信息,希望在中国建构对村上龙的了解与接受。上海外国语大学丁欣博士对刘婷博士将村上龙与托尔斯泰相提并论提出了自己的质疑,进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上海外国语大学李红玉博士发言的主题是《译者的性别意识与翻译实践——谈性别视角下的〈紫色〉四译本》,她的发言以艾丽斯?沃克的妇女主义小说《紫芭》中译本为研究对象,在性别视角下从译者个人背景、译者序、译文等方面,全面考察了陶洁(1998)、鲁书江(1986)、杨仁敬(1986)(1987)的四个译本,探讨了译者的性别意识与翻译实践之间的关系。她通过幻灯片的形式,直观地分析了译者在翻译实践中体现出的性别价值取向:译者的性别意识是否会给翻译带来影响?女译者一定表现出女性主义倾向,而男译者一定表现不出其对性别的敏感吗?译者的性别意识在翻译中是否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上海师范大学王长国博士对这个主题发言进行点评,他对李红玉博士在发言中提到“杨仁敬在理解和翻译原文上有隔靴搔痒之嫌”提出质疑,之后又认为“性别意识”这个概念过于模糊,很快又引起了论坛参与者的热烈讨论。
        复旦大学盖建平博士发言的主题是《早期美国华人文学跨国研究》,她的发言依历史顺序,选择了中美两国美华文学史公认的经典文本中的四部:《金山篇》(1848-52)、《逐客篇》(1882-85)、《苦社会》(1905)、“木屋诗”(1910-40),进行跨国的文史研究,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探讨华人的生存状况、尤其是他们在逆境中的精神风貌,挖掘文本的华人文化、历史内涵,寻找华人在严峻的种族主义冲击中存活下来的力量所在,进而重建新的述说早期美国华人历史、文化的话语。上海师范大学张俊萍博士对这个主题发言进行点评,她与盖建平博士就华人文学、华裔文学、华语文学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华东师范大学周峰博士发言的主题是《玛丽安?莫尔与中国文化》,发言的内容以美国现代诗人玛丽安?莫尔为研究对象,从《莫尔的诗歌全集》以及《玛丽安?莫尔信件选集》两本英文原著中提取中国信息,并适当结合前人已有研究成果,梳理出玛丽安?莫尔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他的发言主要从两方面来展开讨论:一、玛丽安?莫尔书信中的中国话语;二、玛丽安?莫尔诗歌中的中国文化。他进而读解出玛丽安?莫尔对中国文化的基本态度。复旦大学梁丹丹博士对这个主题发言进行了中肯的点评。上海师范大学的王青松博士也作了发言。
        此次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兰守亭主持,上海比较文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比较文学》副主编宋炳辉教授在论坛之初简要介绍了论坛的创办及开展情况,最后由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研究所所长、《中国比较文学》主编谢天振教授作了总结发言,他勉励广大博士生要奋发有为,及早步入学术的殿堂,为比较文学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他还引用高尔基的《鹰之歌》作比喻,希望广大博士生要争做不断高飞的鹰,以此来体验翱翔的快乐!

(兰守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