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团体 > 学会动态 > 学会活动 > 正文

京沪两地专家作中外战略态势盘点

发布日期:2008-02-27

        去年12月1日,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召开2007年学术年会。主题为“当前国际战略态势与中国对外战略”,来自京沪两地12位知名专家学者在会上发言。
        会长陈佩尧和第二军医大学海医系主任蔡建明分别主持。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刘振全在会上致词。上海社科院黄仁伟副院长传达了在北京召开的会议上中央有关部门领导的讲话精神。
        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部长罗援少将认为,现在社会上一些舆论过分强调和平而不谈危机,片面强调“台海无战事”,这是一种“泛和平主义的思潮”。并且提醒,台海两岸关系的最终解决是“在内不在外”,把台湾问题的主导权让给美国是一种错误的做法。我们应该表现出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维护台海稳定的“决心与意志”,“在高危时期要有高度的警觉”,“有备才能无患,敢战才能言和”。
        中国社科院日本所副所长金熙德指出,日本与中国经济利益互相依赖程度比较高。两国关系未来走向决定了东亚能否实现一个共同体。中日双方在彼此之间存在着重大的利益。日本在历史上一共经历了三次战略转型,第一次是1868年,日本“脱亚入欧”,向西方列强学习。第二次是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日本选择了“脱亚入美”的经济战略,促使日本在二战后经济迅速崛起。第三次是1983年日本开始寻求从经济大国、军事大国转向政治大国。日本采取了“入美入亚”的战略转型,试图摆脱二战战败国的地位,获得“普通国家”的政治地位。而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国开始全面崛起给日本带来了如何应对的问题。东亚地区第一次出现了中日两个大国共同崛起的态势,两个国家都把到2020年当作共同的战略机遇期。虽然两个国家的目标不同,中国是从一个政治大国走向经济大国,而日本则是从经济大国转向政治大国,但两强相争的局面给东亚地区甚至两国本身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日本国内在对华政策方面也多有反复,尤其是小泉上台后,因他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和历史问题上的分歧,导致了两国中断了元首互访。而安倍上台后,两国关系出现改善的迹象。福田上台后中日关系究竟往何处走,还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
        中国社科院欧洲所副所长吴白乙的报告指出,中欧经贸关系已经超过3000亿美元,对于双方来说,这都是非常重要的交往基础。他提出了一些建议:第一,通过与欧盟成员国的双边互动推动多边互动。第二,利用我国在全球中的地位加强与欧盟合作协调的力度。第三,建立健全相关的对话机制。第四,强化自己的战略意识和展示我们的软实力。
        中国国际战略基金会研究部副主任吕德宏就战略决策和执行体系的重要性,以及高度适应性和灵活性作了分析。并建议在作战略决策的时候应该统筹考虑国情与政改的问题,军民一体的问题,思想与行动的问题等。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美国室主任刘学成指出,中美关系可以从三个大的方面来分析:第一是国际体系。目前的国际体系还是一超多强的结构,仍然是一种动态的、未定型的体系。“一极”和“多极”之争反映了当前国际体系在两极格局解体后的发展趋势。第二是大国兴衰。新兴大国在全球化、一体化的进程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推动着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了更加激烈的竞争。美国不仅仅是一个“守成大国”,它同时也是一个新兴的大国。它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全面领先世界其他国家,并且还在快速的发展中。第三是地缘政治。传统的地缘政治发生了一些改变,与经济结合的更加紧密,更加关注资源与能源。国际关注点也正在由陆地转向海洋。美国对中国的基本战略是“两边下注”,国际上也有人提出“中美共治”的战略。
        中国社科院亚太所《当代亚太》编辑部主任王玉主作了《区域合作与中国软实力建设》的报告,中国社科院世经政研究所战略室主任邵峰作了《和谐哲学理念与中国外交的新境界》的报告,第二军医大学海医系教研室主任陈尧忠作了《我国海洋战略与国家安全的报告》,上海社科院亚太研究所副所长刘鸣作了《朝鲜半岛局势发展趋势与中朝关系》的报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主任夏立平作了《中美日战略关系走向》的报告。
        研究会秘书长夏立平做会务工作报告。会长陈佩尧致闭幕词。

(鲁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