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团体 > 学会动态 > 学会活动 > 正文

中国的安全边界不是领土边界而是利益边界

发布日期:2007-04-02

        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2006年会暨国际战略形势研讨会于2006年12月5日下午在文新集团举行。会议由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文汇报社承办。来自国务院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防大学、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以及上海社科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军队将领等150余人参加。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日本研究室主任吴寄南就中日关系发展趋势发言时认为,总的来说,中日关系已经呈现回暖趋势。在小泉任首相时期,由于小泉连续参拜靖国神社,使中日关系陷入僵局。但随着新任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国进行的访问,中日关系已经柳暗花明,出现了转机。这是历史上日本首相第一次把中国作为首访对象。在前不久结束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和日本首相安倍又进行了双边会谈。在接下来将要在菲律宾举行的东盟“10+3”领导人会议和第二届东亚峰会上,温家宝总理也将会见安倍。这对改善中日关系提供了契机。中日关系得以改善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在日本方面来说,国内舆论压力加大,日本国内各界都希望中日关系得到改善。中日关系恶化,不利于日本经济的发展。安倍刚上台,在党内资历甚浅,要巩固自身的执政基础,就必须在改善中日关系方面上做出成绩。美国也不愿意看到中日关系紧张,因此也有来自美国对安倍的压力。虽然中日关系得到了部分改善。但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首先,虽然安倍就其任内不会参拜靖国神社做出了承诺,但不是公开的。其次,中日在东海油气田开发和钓鱼岛等方面还存在很多有争议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会在短期内解决。第三,日本国内右翼势力抬头,必将对中日关系产生影响,我们要有充分的警惕。
        国务院研究室司长岳晓勇就中国外交问题发言时说,2006年中国外交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最重要的就是三大峰会。即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峰会、中国—东盟南宁峰会和中非论坛北京峰会。世界近一半国家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来到了中国,这是中国外交历史上的一个高潮。除此之外,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还对美国、非洲、南亚、东南亚、南太平洋等许多国家进行了访问。中国外交正在积极地走出去。如果把中国外交自改革开放以来做个总结的话,应该以1996年为分界线,之前是中国从自主的角度进行开放,之后则是在全球展开,不断取得更高层次的成就。但是,我们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如处理海外事务,维护华人利益方面仍然存在很多棘手的问题。华人在海外利益不断受到威胁,今年光紧急撤侨就达5次。还有像中国提出的和平发展与和谐世界仍然面临世界上的疑问和不解。中国要多方利用公共物品,维护国家利益。中国提出的和谐世界,是要实现持久和平和普遍繁荣,这是人类的共同目标,中国要尽全力去推动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所长周弘就中国对外援助发言时说,未来世界面临的挑战需要各国共同来应对,各个国家要平等地参与世界活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贸易量大幅增加,中国的对外援助也在增加。但西方国家对中国对外援助存在很大的看法。他们认为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存在根本性的问题,对于中国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援助他们感到更加可怕。他们指责中国在非洲地区的人权、环保等问题。对于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有些行为,他们也不予认同。当然我们中国有自己的立场和原则,但我们也要宣传我们对外援助的目的和规范中国海外企业的行为,不断改善我国对外援助工作的海外投资环境。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张宇燕就中美关系发言时认为,中美关系主要存在5个方面的问题,即安全、贸易、知识产权、能源和台湾问题。在安全方面,美国对中国存有疑问,对于中国不断增加的军费开支和中国对外战略意图都很担心。在贸易方面,美国对于中美贸易巨大赤字也是耿耿于怀,不断给中国施加压力,如压人民币升值等。在知识产权方面,美国指责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利,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利益。在能源方面,对于中国在非洲和拉美寻求能源,在世界能源市场的扩张,美国指责中国破坏了世界能源供应体系。台湾问题,历来就是中美之间最敏感的问题。为了寻求与中国保持稳定关系,美国也给台湾当局领导人以压力。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和战略性要求两国都要谨慎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夏立平就朝核问题发展趋势发言时说,东北亚是世界上最不安定的一个地区,也是大国利益最集中的一个地区,各种问题错综交织。而朝鲜核问题又与台湾问题紧密相联。他认为,朝鲜在10月9日进行的核试验技术上是基本成功的。朝鲜试射导弹、进行核试验等一系列动作主要是压美国与其进行谈判,实现美朝关系正常化。朝鲜这样的战略思维是存在很大问题的,因为布什政府不像克林顿政府,不愿对朝鲜实行接触政策和进行双边谈判,并希望朝鲜半岛保持某种紧张局势。而朝鲜的核试验不但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也给了美日加快发展导弹防御系统以借口。美国当前全球战略重点在中东,而且美国国内政治的制约,使得布什政府在朝核问题上的政策不可能有大的变动。而日本可能以此为借口发展核武器。如果美朝不达成重大妥协,六方会谈不可能取得实质性结果,解决朝核问题关键在美国和朝鲜,中国在协调六方会谈以及对美朝政策方面要维护国家利益。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孟祥青教授就中国的安全形势发言时认为,中国逐渐成为国际社会中的重要一员,不再只是“愤青”。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国际环境中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增加。中国面临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并存,周边环境也非常复杂。中国的安全边界不是领土边界,而是利益边界。和平与安全是两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既要区分好我们面临的安全环境变化,还要利用好这个变化。我们对外要把主权安全放在第一位,仍要坚持改革开放。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左立平大校就海上安全和东海争议发言时说,中日之间在东海划界上的争端是围绕主权的争端,这是东海争端的本质属性。中日之间就东海划界和油气田开发的谈判没有明显进展,并且在短期内争端难以化解,升级为冲突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东北亚历来是大国较量的场所,国际环境复杂。在中日东海争议问题上,我们要准确判断日本的战略企图,要认识到日本无论采取强硬的手段还是采取谈判的缓和手段都是为了谋求东海利益最大化。中国在处理这个问题时要采取最大限度的克制,这是符合中国国家战略利益的。中国希望通过外交谈判来解决争端,因为稳定的中日关系为中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当然,我们也要非常警惕日本利用东海争端介入台海问题,这是我国在解决台湾问题上要应对的重要外部因素。解决东海问题,我们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外交方针,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方法,配合有效的军事行动。还要缩短决策反应时间,及时应对发生的问题。防止不理智行为的发生,以免给国家利益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秘书长夏立平作了会务工作报告。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会长陈佩尧致闭幕词。
        在其后举行的招待会上,文汇报党委书记吴谷平和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前副院长沈国权少将致辞,对此次会议成功举行表示祝贺,感谢各地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纵论国际形势

(张  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