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团体 > 学会动态 > 正文

“蒙太古语法及其应用学术研讨会”综述

发布日期:2014-05-19

    5月12日,由上海市逻辑学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承办的“蒙太古语法及其应用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人文学术沙龙召开。会议邀请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朱水林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王善平教授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梁飞作专题报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的近30位学者、逻辑学会会员和研究生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上海市逻辑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冯棉教授主持。
    朱水林教授首先作题为“蒙太古语法及其应用研究”的主题报告。报告介绍了蒙太古语法的基本理论,认为蒙太古语法是用形式化的逻辑方法研究自然语言的指号学,特别是内涵语义学的理论,它是现代逻辑学和现代语言学发展到新阶段的成果,其理论的基本思路是将表现力丰富、歧义性的自然语言,翻译为表现力有限但精确、非歧义的内涵逻辑语言,并通过对内涵逻辑语言进行解释从而达到对自然语言间接解释的目的,以此来构建自然语言的形式语义学理论。蒙太古的内涵逻辑系统是采用类型层次、高阶量化、带有λ抽象、时态与模态算子的形式语言系统,尽管架构复杂,但通过精确的形式语言尽可能地逼近了我们的自然语言。
    朱水林教授从逻辑学、哲学、语言学及信息科学四个角度介绍了蒙太古语法的应用。在逻辑学中,蒙太古语法以PTQ系统为范本,实现了从外延逻辑到内涵逻辑的转变;从哲学方面看,蒙太古理论是从逻辑角度研究哲学问题的进一步实践;在语言学中,蒙太古语法开创了从形式化的角度研究自然语言语义的形式语义进路;在信息科学领域中,以蒙太古语法为基础的机器翻译系统于20世纪80年代应运而生,其目标是用计算机把某种语言的文件翻译为另一种语言。朱水林教授还对蒙太古语法的理论发展和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王善平教授作了题为“蒙太古语义学在文献信息组织和检索中的应用探讨”的报告。报告引述J. Landsbergen的说法,指出蒙太古语义学(下称MS)能够有效地应用于机器翻译之中的两个条件:一是语义的“合成性原则”,另一个是源语言与对象语言可以通过MS建立“同构语法”的联系。在自然语言中,许多不符合语义“合成性原则”的现象如俗语和隐喻以及词语的多义性,使得建立“同构语法”极为困难,这就造成了用MS处理自然语言时的障碍。尽管如此,事实证明我们仍可以根据我们的特定目的限制MS的应用范围,使其应用于受控制的自然语言之中。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王善平教授对传统的文献检索方法进行了介绍和评价,提出建立一种用于文献信息组织、管理和检索的CNL系统框架的可能性,并简要阐述了MS-CNL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框架结构。
    梁飞作了题为“普遍语法——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的统一”的报告。报告从蒙太古建立普遍语法的动机即“为自然语言建立经验上充分的语义学理论”出发,从代数的角度介绍了蒙太古普遍语法的基本构架,并解释了如何把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看作是同一代数结构的不同系统,说明了蒙太古所构建的自然语言系统与内涵逻辑系统之间的同态关系。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阐述了蒙太古如何通过建立内涵逻辑系统的语义模型达到对自然语言系统间接解释的映射关系,指出正是通过这种关系蒙太古做到了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的统一。
    研讨会上,与会者与报告人就“内涵逻辑”、“机器翻译”、“文献检索标准”、“MS应用”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华东师范大学 梁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