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团体 > 学会动态 > 正文

上海自贸区建设人民币问题国际研讨会

发布日期:2014-06-17

     2014年4月19日下午,由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上海市金融学会与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联合举行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关于人民币问题国际研讨会”在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同德楼一楼报告厅举办。研讨会由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副院长丁剑平教授主持,会议邀请美国康奈尔大学Eswar Prasad教授(美元陷阱与人民币国际化)、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乔依德(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会长张幼文(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创新)、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上海自贸区的挑战)、上海证监局主任科员干云峰(自贸区金融政策国际比较及其对上海自贸区建设的经验借鉴)作了主题发言。
    Eswar Prasad 教授指出,危机后对美元的储备需求反倒上升了,因为美元仍然是世界认可的相对比较安全的金融资产(由美国的金融市场深度、资本开放、法律制度等因素决定)。资本项目开放、汇率的灵活性、资本市场的深度是成为国际货币的重要条件。如果中国保持一个相对快的经济增长,继续推动金融市场和经济改革,人民币将变成一个重要的储备货币。但如果要成为一个安全的货币,则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政治、法律和制度改革,包括一个相对独立的司法体制、相对独立的央行。人民币虽然国际化进展很快,但要实现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丁剑平认为,中国境内和境外利率存在很大差异,人民币在海外的利率是3%至4%,而大陆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则在6%左右,这可能造成自贸区出现人民币回流一边倒的现象。回流后的人民币如何管理面临难题。
    乔依德指出,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和人民币走出去有很大的关系。自贸区的跨境资本流动,对人民币国际化有以下几个好处。一是促进跨境的人民币贸易结算,二是促进人民币资本向外流,三是促进人民币资本的回流。
    孙立坚认为,要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定位自贸区,探索国家治理模式,上海学者应做好自贸区的绩效评估。在中国面临产能过剩的背景下,自贸区里不应该再探索政策洼地效应。自贸区的发展,要突破成本优势(人口红利)的发展瓶颈,解决资源红利丧失的问题,放弃政策红利。同时,他指出,宏观调控要加强预期管理,遏制货币的增长,中国现在的资金非常的泛滥,但是资金的成本非常的昂贵,只有在通胀预期的环境下才会出现这样的偏离。收益风险要建立匹配机制。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不存在谁引领谁,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
    张幼文指出,上海自贸区是投资不是贸易。金融定位是支持实体经济而不是支持虚拟经济,支持贸易投资的便利化、总部经济和融资汇兑便利化。金融创新的重点是对外投资来开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以开放促改革。在自贸区的金融改革有难点,金融创新和改革应该是按照行业和业务来逐项的推进,而不是按照区域来推进。发挥自贸区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所起的作用,其中最关键的是用好央行方案的一条,就是有限渗透。
    干云峰谈到,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自贸区不仅仅是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一个金融城的概念。金融、投资开放度度非常高。
    最后,与会学者与学生交流问答,会议圆满结束。(上海市金融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