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团体 > 学会动态 > 正文

甲午战争与中国梦的觉醒--甲午战争12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发布日期:2014-07-17

 

7月15日,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与华东政法大学联合举办“甲午战争与中国梦的觉醒”甲午战争1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夏军会长与来自山东大学、江苏省现近代史学会、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市委党校、上海师范大学、《解放日报》、《探索与争鸣》等媒体的20位学者参加了研讨,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明军主持了研讨会。
江苏省现近代史学会副会长张衡认为,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鼓吹“脱亚入欧”,加紧海外扩张,通过26年长期处心积虑的准备,先后吞并了琉球,攻占了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发动了甲午战争。清皇朝妄自尊大、固步自封、腐败内斗,导致甲午战争失败,割地赔款,不仅又一次中断了国家现代化的进程,而使整个民族陷入水深火热的灾难之中。然而物极必反,清皇朝的崩溃、列强瓜分殖民、日本的侵略,不断刺激中国人民觉醒,通过艰难曲折的斗争,赢得民族解放,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改革开放,不仅在与资本主义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又对世界和平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华民族日益接近了复兴的目标。
山东大学王成教授认为,清政府的政治制度僵化与管理混乱是导致甲午战争失败的直接原因,主要表现在军事管理制度混乱,监察制度滞后,未能有效遏制和清理各领域存在的严重腐败,人才选拔与管理制度随意性强,导致外行管理内行现象大量存在。执政思想的保守取向,采取欺骗麻醉与屠杀镇压相结合的政策,致使人们鲜有敢于进行政治制度变革的要求,是导致失败的深层原因。必须澄清的是:甲午战争失败不能简单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失败,进而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也不能从整体上否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为人类制度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
上海市委党校袁秉达教授认为,甲午战争失败是民族复兴的悲剧,说明唯依赖器物的洋务运动实现自强的道路行不通,晚清政府的制度腐败是垮台的根本原因,对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具有警示作用。随后的发生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民族复兴道路探索的三次历史性变轨。中国共产党人自觉担当起探索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经历了从石库门到天安门、文化大革命和全面改革开放的艰难探索,历史教训和经验告诉我们: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必须依靠人民主体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民族精神,绝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
《探索与争鸣》总编秦维宪认为, 思想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甲午战争失败是清皇朝“重器物轻思想”的必然结果。汲取历史的教训,必须重视和加强“软实力”的创新和竞争,认真反思我们的教育,破除儒家的“奴化教育”,从根本上学习世界先进文明成果,用制度反对腐败,加强军队建设。
上海师范大学邵雍教授认为,历史资料表明,上海自开埠以来,上海人民面对日本侵略,同仇敌忾,不断斗争。甲午战争期间,成功阻止日本间谍潜入吴淞口勘察地形,有效防止日本利用朝鲜人从上海渗透进入内地, 坚决反对清朝政府对日议和。
华东师范大学徐显芬教授认为,纪念甲午战争具有当代意义,反思中日关系的历史连续性和非连续性,当前中日关系具有复杂性和脆弱性。安倍政府面临日本国内经济长期低迷,力图依仗美日安保条约从战略上突破困境。要从相互依存互惠和长远制度化协调上着力避免中日关系的情绪化。
上海市委党校王公龙教授认为,甲午战争的结果是中华民族严重失血、刺激了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中日心理上彼此对抗、台湾没统一、钓鱼岛之争都是甲午战争之痛的延续。安倍政府右倾化,解禁集体自卫权,配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企图颠覆二战后国际秩序,图谋建立以日本为主的亚洲新秩序,存在走向军国主义的可能性,削弱了中日关系回暖的能量。发展中日关系,我们必须在强大自身软硬实力的同时,联合各种力量从战略上将日本拉回和平发展的道路。
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吴解生认为,晚清政府从封闭自守、权力腐败、奴役人民到崇洋媚外、丧权辱国,进而逆时代潮流而亡,教训十分惨痛。甲午战争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使以救亡图存为起点的中华民族复兴有了思想和理论武器的指导。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从来不缺有智慧的人,但缺乏有信仰的人,民族有了信仰,民族复兴一定成功。
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夏军会长认为,甲午战争失败是民族耻辱,根本原因在于民族性,落后就要挨打。军队腐败触目惊心,十分危险。我们要居安思危,丢掉幻想,两种意识形态斗争从来没有双赢。
文汇报史煦光、解放日报周智强、上师大黄福寿在互动讨论时也作了发言。(华学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