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团体 > 学会动态 > 学会成果 > 正文

从巩固发展执政党的高度认识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性---陈章亮

发布日期:2004-11-19

中央号召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正在从思辩和实证两个层面深入展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变化,解决党内突出问题,理论需要创新,是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本文从党的新定位、保持党的先进性及执政为民,即巩固执政党地位的层面,探讨研究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性。

    一、从革命党向执政党全面转变的高度认识党总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必然性 

(一)执政党定位的滞后,经济建设中心确立不起来,使我国失去追赶发达国家的机会。建国后,特别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了执政党艰难的历程。在三年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曾正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和政府的任务也由过去夺取政权,改变所有制,解放生产力,转变成为建立新的生产关系,发展社会生产力,经济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令世人叹服。但由于美国的封锁和苏联的包围,加上指导思想上的失误,在57年后重提阶级斗争为纲,虽然中间有过反复,总的说来,是政治运动不停,继续革命不断,党的八大提出的发展生产力和进行经济建设的正确路线,被迫中断,继58年大跃进失败后,又酿成文化大革命的大悲剧。经济建设被阶级斗争所吞没,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再被推迟,依旧把党锁定在战争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革命党的地位。战后,资本主义渡过四十年代末到五十年代早期的艰难时期后,利用新科学技术革命的成果,实现了现代化,继欧洲和日本重新崛起后,“四小”和中南美一些国家和地区,迅速走上工业化的道路。相反,我们却由于执政党地位迟迟未确立,继续热衷于搞大规模的阶级斗争,错过了利用高科技调整产业结构,对产品进行更新换代,追赶发达国家的机会,把本来已经缩短了的差距重新拉大,沦为现代化的落伍者。

(二)是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还是继续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是执政党和革命党的分水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确立。标志着我们已经由过去领导人民夺取政权的党转变成为领导人民掌握政权的党。执政党与革命党之间的区别是多方面的,例如:在依靠的社会力量上,由坚持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向坚持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与其他社会力量的广泛性相结合的转变;在治国方略上,由过去“无法无天”打天下向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的转变;在对外关系上,由过去限于党与党之间的党际关系向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的转变等等。但最主要和最重要的还是表现在根本任务上,从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上升为统治阶级”向巩固政权解放发展生产力的全面转变。马克思曾经指出,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根本和主要任务就是“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1]列宁也说,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获得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2]因为只有进行经济建设,生产力发展了,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和提高,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只有综合国力增强,国家强大了,才能维护世界和平,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只有提高社会生产力,经济发展了,社会主义有了强大的物质基础,才能最终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所以,江泽民指出,我们“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3]因此,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的体现,也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基础。

(三)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就必须把发展当作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要始终坚持发展这个主题,扭住经济中心不动摇。继江泽民把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提升到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后,胡锦涛又作出了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论断和号召。发展经济要紧紧抓住未来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千方百计把经济搞上去,在当前就业压力大、农民收入低的情况下,加快发展有特别重大的意义。要坚持速度与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关键是要调整好产业结构。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发挥后发优势,把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起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坚持把资本科技密集性与劳动密集性、高新产业与传统产业以及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资源枯竭,破坏环境以及损害人民健康的老路。2.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要使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就必须加快改革和开放的力度,坚持市场经济改革的目标模式,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的秩序;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制度。加大产权、企业、流通、投资、金融等体制的改革,为我国的现代化营造一个良好的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环境。3.用发展解决我国面临的一切矛盾和问题。随着改革深入和市场体制的建立,深层的矛盾已显露并日益尖锐,走回头路是没有前途的。要加快西部大开发和农村的改革和发展,惩治腐败,加强税收的监管,逐步缩小城乡、地区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贫富的差别。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加大加快教育、文化、卫生的投入和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保障和社会安全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对人生的终极关怀。 

    二、从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高度认识党总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要求的必然性 

(一)党的历史的先进性和具体性,决定它的内容的多方面性,而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则是决定性的东西。我们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坚持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把过去进行民主革命、现在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作为目标,同其他剥削阶级的一切政党相区别。党的先进性来源于无产阶级的进步性,无产阶级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有着高度的一致。所以先进性是党的灵魂,失去了先进性,党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根据。但党的先进性不是一种空洞的抽象,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又有不同的内涵和规定性,所以党的先进性又总是历史的、具体的,把党的先进性当作凝固的、固定不变的东西,是形而上学的,也是错误的。在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党的建设受到严峻挑战的关键时期,江泽民以革命的果敢精神和科学的态度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从过去完成任务的层次提升到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样的高度,把它作为一个整体赋予新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全新内容,并把它作为今后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贡献。在我国,党的先进性既表现在党的政治路线上,例如,过去的新民主主义总路线和现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又表现在党的组织路线上,如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民主集中制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更重要的还是表现在党的思想路线及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造就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当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恩格斯指出,“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4]列宁在与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作斗争中,曾系统地揭示和论述无产阶级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根本不同的特点和特征,强调党要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部队,并且郑重地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5]这种先进理论不是别的就是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不是孤立无援的,而是通过在它指导下先进的文化载体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重大的作用。

(二)世情、国情和党情是要面对的三大课题,党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在国际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在国内,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我国的现代化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党面临着调整和变革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以及相应的意识形态的整合,而全球化、市场化和社会化是它在当前的重要表现和集中体现。经济全球化首先是贸易、投资和科技的全球化,使各个不同的社会制度,政治文明和政党政治受到重大的冲击;各国力量的不对称和单边主义的肆虐,使这种冲击和碰撞进一步加剧和复杂化。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它的双重效应不断放大,在强化自主、平等和竞争的同时,市场意识的泛化,权力寻租,加剧了失序、失范,社会险象丛生。社会角色的转换,社会人、利益人和契约人迅速取代政治人、理想人和道德人,自主发展、自我发展和自我解放,要求对个人与组织、个人与政府、个人与社会的权利与义务进行重新定位。全球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的结果,是社会利益、择业、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的多元化,以及在意识形态中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但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要求坚持一元导向,社会主义与非社会主义的区别,不在于是否要求坚持一元导向,而在于要求是否公开申明和不同的表现形式,因为政治和意识形态的统治与经济上的占统治地位是一致的。因此,坚持指导思想和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坚持一元导向与多元取向的统一,即所谓弘扬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的统一。

(三)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有层次、有结构的文化体系。1.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每个重大发展,既是工人运动及我国革命和建设取得的最新成就,又是他们的后继者要进一步研究的重大课题。马克思说过,“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6]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学说进行反思和批判,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任务。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特征和永葆青春活力之所在。马克思主义可能与时俱进,也应当与时俱进,所以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的重要形式,要用新的发展了的理论来指导新的社会实践,用理论的创新来指导体制、科技和一切工作的创新。在今天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先进文化和其他领域的建设,又要在贯彻“三个代表”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2.要以科学的思想道德建设为中心内容。先进的思想道德是民族的脊梁,是凝聚和激励党和各族人民的重要精神力量,它在解放和推进生产力,净化社会环境和人的自身解放方面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共产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道德建设与依法治国相结合,已成为新时期的治国方略。我国历来是文明古国,以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国家统一、热爱和平昭著于世,所以弘扬民族精神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底线和重要内容。3.文化艺术的繁荣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先进文化建设的支撑。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艺术在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用高尚精神塑造人,用优秀作品鼓舞人,正在发挥越来越重大的作用。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它的物化正在改变生产方式,网络技术构成的传媒载体正在多方面地改变人们的思维形式,交换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社会面貌。使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成为实现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保证和重要条件。

三、从执政为民的高度认识党总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求的必然性

(一)政党与老百姓的关系是一切政权兴衰成败的关键,更是我们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政权乃统治之权,中心问题就是要处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为了实现统治的长治久安,历史上统治阶级中的进步人物也不断告诫统治者要善待老百姓。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就曾经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著名论断。唐朝名相魏征多次向唐皇敲起“民能载舟,也能覆舟”的警钟。在我国的封建社会里,开明的皇帝,特别是开国皇帝,为了不步末代皇帝被推翻的覆辙,对老百姓进行轻赋薄税的让步政策,缓和了阶级矛盾,虽然它归根结底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但也使老百姓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终因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他们的后继者又挥霍无度,越来越暴虐,最终逃脱不了被推翻的命运。以解放全中国人民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和“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7]把党及其领导下的政权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视为党的生命线。毛泽东说过,“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和行动,必须与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准绳。”[8]邓小平也说,共产党的含义或任务概括起来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个党员的最高准绳”。[9]并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把群众路线概括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和优良传统保持至今。但由于长期的执政地位,党内骄傲和松懈情绪滋生蔓延,造成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缺失严重。所以江泽民在新的时期一再提醒人们要高度关注人心的向背问题,他说,“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问题”。所以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成为代表最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执政党的地位,党能否继续保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正在经受到严重的考验。1.政权更迭周期率中的第三代、第四代现象是未竟的课题。这里指的是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每个朝代平均大概是200年左右,第一代、第二代的统治者一般能吸取农民起义和旧王朝崩溃的教训和经历创业的艰辛,披荆斩棘、开拓进取,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出现了太平盛世的繁荣局面。但到了第三代、第四代之后,由于脱离实际,意志衰退,骄横淫逸,横征暴敛,最终导致国家灭亡,即所谓“甲不过三代”。一般经历了前期五、六十年的稳定、发展和中、后期一百五十年左右的停滞、腐败和灭亡时期。1945年毛泽东在回答黄炎培共产党能否超脱“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时,坚定地指出,它只适用封建王朝不适合共产党,因为共产党已经找到了民主道路和三大作风,时至今日,它作为未竟的课题仍在严重地考验着中国共产党人。2.大国大党政权得而复失的惨痛教训。一个时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大国和大党在政权更迭中纷纷中箭落马,其中有苏联共产党,东欧各个工人政党,台湾国民党,印度国大党,墨西哥的革命制度党,印尼的专业集团,以及奥地利、法国和北欧的一些社会党等。他们或者是长期不进行改革,社会停滞不前,或者经济发展不快,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或者是领导集团腐败,人心丧尽等等。情况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脱离实际,不思进取,人民生活不能提高,得不到人民的拥护,最终在选举或动乱中惨败,沦为在野党。“政者正也”,“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它对我国巩固执政党的地位有着巨大的警示作用。3.克服和消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少数干部的腐败现象已成为生死攸关的重大问题。执政党能为我们进行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但能不能掌好权,用好权,经得起执政的严重考验,又充满风险性。党过去和现在取得的重大成就,已经使它成为无可取代的强大政治力量。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确立,党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也迅速蔓延起来,少数干部思想空虚,意志衰退,经不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诱惑,腐化堕落,蜕化变质,正在严重地侵蚀党的机体,成为威胁执政党地位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三)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1.在理念的层面上: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及其领导下的政权区别与其他剥削阶级政党和政权的根本点。“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要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领导机关和广大干部应当坚持的思想境界和最高原则。要把群众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我们一切工作可行性的根本标准,并贯彻于党和政府活动的全过程。2.从政策层面上:我们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要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所奋斗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要坚持客观规律与人民群众主体利益的一致,实现理想和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一致,实行党的一切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在处理各种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时,要坚持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以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并把它贯彻于制定与执行,思想与行为和生产与生活的政策的全过程。3.在制度层面上: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民主制度建设结合起来。民主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权利,它贯穿于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政治行为的各个环节,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自己利益论的透明度和知情权。党政机关要由过去高度集权的行政管理转变成为借助程序、各种民意机构和社区空间进行服务性的管理。在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问题上,一方面要最充分最广泛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要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不断开创执政为民及其在实践中工作的新局面。

(陈章亮: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本文由上海市哲学学会推荐)


[1] 《马恩选集》第一卷第293页。

[2] 《列宁选集》第四卷第16页。

[3] 《党的建设》第498页。

[4] 《马恩选集》第二卷第118页。

[5] 《列宁选集》第一卷第312页。

[6] 《马恩文选》第二卷第112页。

[7] 《马恩文选》第一卷第285页。

[8]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97页。

[9]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2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