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团体 > 学会动态 > 学会成果 > 正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开创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发布日期:2004-11-19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最近在“三个代表”研讨会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提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进一步阐明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一项长期不变的政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新的经济组织不断涌现,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非公有制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凸现。在这个意义上,加强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上水平、求发展,这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中一个亟待开拓和发展的崭新领域,也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一、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这一论述的提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也对非公有经济领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我们决不能忽视党在这一领域的社会影响力。

(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新时期非公经济领域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要务。《纲要》指出:“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的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户、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论述,是在深刻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经济的基础上,针对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而提出的。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党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新的社会阶层人员主要分布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已经成为一支相当大的社会力量,这支力量今后还会进一步发展壮大,把他们看作是党的群众基础的一部分,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触角伸入到他们中间,并不断把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入党,这些阶层的广大群众就会把共产党看作是自己的党,可以代表自己的利益,从而一心一意跟党走,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力量。通过加强非公经济领域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增强党对这些新的社会阶层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党的覆盖面。

(二)新的社会阶层人员,是非公经济领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对象。《纲要》指出:“我们永远要发扬中华民族伟大的团结精神,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团结起来,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把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集中到伟大的事业中来。”新的社会阶层人员主要分布在非公经济领域,他们在党的路线方针指引下,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新的社会阶层人员,既有普通的“打工仔”、“打工妹”,也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白领”阶层;既有国内的经营管理人员,也有外来的“洋人”,他们也代表着当今社会的先进生产力。在新的社会阶层中,这些“白领”和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大多既是老板,又是创业者和经营管理者,有的还是科技人员,他们对企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他们是企业的骨干力量。做好了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又赢得他们的支持,有利于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有利于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有利于放手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有利于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非公经济领域的思想政治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党的群众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因此,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对象,是理所当然的明智选择。

(三)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其道德素质的必要途径。新的社会阶层人员是我国社会出现的一个新的群体,各种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相互冲击碰撞在这里显得尤为突出,成为各种思想和文化的“交汇点”。如何在这样复杂的思想文化环境中巩固党的舆论宣传阵地,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是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对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一方面要引导和鼓励他们要通过合法正当的途径致富,并正确、合理地支配和使用自己的财产,积极贡献社会、服务群众;另一方面,加强有说服力的教育引导工作。要从非公经济领域实际出发,服务需求,引领潮流,提高素质,促进发展,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下,做到“对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的人们都要团结,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纲要》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强调,要“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并已呈现出规模型、外向型、科技型的趋势。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明确一个前提,这就是要从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新时期奋斗目标出发,积极为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和帮助。

(一)着力于构建“三个新的理念”。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充分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是检验其效果大小、威力强弱的基本标志。因此,必须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着力于构建三个新的理念。一是构建“服务、促进、引导”的理念。即要正确处理好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尊重经济规律、营造企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找准精神文明、企业文化、员工培训等切入点和着力点,探索工作的有效抓手、载体。围绕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重点为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岗位技能提供服务、提供信息,指导企业用好有关政策,促进企业发展。二是构建“目标趋同、扬长补短”的理念。非公有制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指向首先定位在与企业发展的同向性,思想政治工作可以通过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的发挥、群众工作优良传统的发扬,从而成为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文化建设和文明建设的组织作用、劳资关系的协调作用,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组织工作之长,补企业刚性管理有余、柔性管理不足之短,把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求发展的目标引向更高的层面。三是构建“在岗位竞争中维护群众根本利益,在岗位竞争中体现价值”的理念。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切实维护、促进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有利于促进企业依法生产经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标;要有利于正确调节企业主和企业员工的关系;要有利于促进企业正确认识和处理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关系。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主动出击,打主动仗。要通过党员的作用来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价值。非公企业中党员首先要充当经济上的“能人”,取得业主的理解和认同,站稳企业的岗位。党员如果没有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技能,不能成为经济上的“能人”,就难以“在岗位竞争中体现价值,在岗位竞争中维护群众根本利益”。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主要是通过党员自己的能力和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的,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首先要以党员在“经济人”方面的先进性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资方和职工的认可,从而使党员的个体作用与党组织的整体优势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影响力。

(二)着力抓好“四个效应”。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顺应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找准位置,融为一体,主动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献计献策。一是要发挥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门的参与效应。在企业登记时多做协调化解工作,多做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工作,重点进行诚实守信教育,促进经营者依法治企。二是发挥行业协会的联动效应。各级非公有制企业的协会如个体协会、民营企业协会、科技协会、工商联、商业联合会等要加强对广大会员的政治教育、法制教育,通过争创文明个体户、文明企业、信得过单位等活动,提高经营者守法经营、合格经营、文明经营的水平,发挥行业协会联动效应。三是发挥群众组织的辐射效应。工、青、妇等群众组织要发挥自身的优势,运用各种形式,向非公有制企业延伸,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辐射效应。四是发挥联络员、指导员的渗透效应。在尚无条件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可以派联络员、指导员,这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有效措施。通过加强联系和交流,提高服务和管理,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

(三)着力实现“四个结合”。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企业需要、经营管理者理解、党员和职工欢迎的原则,实现生产经营与党建工作相结合;坚持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注重实效实用的原则,实现党员政治素质与业务技能两提高的结合;坚持小型、分散、多样的原则,实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坚持依托地域、行业建立党组织的原则,实现“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加强对“小、散、流、变、杂”的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 

三、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纲要》指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开展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帮助企业经营者和广大员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坚持“魂不变,形要转”。所谓“魂不变”,就是在我们的国土上不论有多少种所有制企业,都要坚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魂”:即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不懈地引导广大的经营者和员工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努力培育“四有”新人。所谓“形要转”,就是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方式、活动方式、工作方式、抓手载体都要适应新形势,适应企业的实际,要转变,要创新。

(一)进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非公有制企业具有产权明晰、利益直接、风险共担、机制灵活等特点,因而表现出很强的适应力、竞争力、生命力。同时,非公有制企业在所有制形式、人员构成等方面与国有企业不同,劳资关系主体双方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利益取向、思维视角差别很大,因而形成意识形态多元、思维碰撞频繁、文化需求迥异、心理障碍增多等。为此必须通过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高度出发,提高认识,进一步调动业主发展生产、搞活经营的积极性,调动员工立足岗位、搞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让广大业主认识到“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是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从而消除顾虑,树立长期发展的信心,走合法经营、正当竞争、管理有序、获利有道的健康发展之路。

(二)开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宣传教育。《纲要》指出,“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结合非公有制企业的特点,高扬“义利兼顾”的旗帜,大力倡导“商有商德,无德不成商”的价值观念,把敬业乐群、诚实守信作为恪守不渝的企业行为准则;结合非公经济从业人员的思想特点,提倡把个人奋斗的自我价值取向融于企业的整体奋斗目标之中,在实现社会共同价值中展示人生的风采;结合企业经营管理层的目标追求,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企业利益与社会责任、先富与共富的统一,努力办有时代特色的企业,做有时代特色的企业家,在企业发展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开展企业文化的宣传教育。非公经济的企业文化具有“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功能。一要提炼、培育、弘扬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简练、易懂、易记的企业精神对教育和引导职工具有独到的作用,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二要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包括产品形象、员工形象、环境形象和领导班子形象等多个方面,打响企业品牌,确立企业声誉。三要形成企业管理的特色和风格。通过严格管理和人文关怀,把企业的理念转化为员工在岗位上的行动准则和行为规范,自觉履行,主动执行,创造性地搞好本职工作。

(四)开展企业文明创建的宣传教育。企业文明创建是一个最容易形成共识的话题,是一个最容易切入的命题,开展“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切实倡导和培育企业责任意识和服务观念、倡导和培育员工主动参与和自助精神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全面提高员工的文明素质,有助于培训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助于营造企业的良好氛围。非公企业要以创建文明单位为抓手,真心实意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进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企业的发展。 

四、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务实、高效的运行机制  

江泽民同志强调:要“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企业党组织要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和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因此,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能,应定位于“政治核心”,发挥好六大职能。即:政治引导的“领航员”、政策法规的“咨询员”、依法经营的“监督员”、精神文明的“宣传员”、统战协调的“联络员”、自身建设的“管理员”。做到三个突出:突出导向、突出服务、突出公正。在运作机制上要探索三个“新”:

(一)新模式--党群工作一体化。非公有制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主体,在经济活动范围内与党组织不存在直接的隶属关系,党的领导不能单单以层层建立组织的方式展开,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应由过去的“组织领导”方式向“依法引导”方式转变。在非公企业组建工会是执政党在非公企业的一条重要通道。在许多非公企业中,由于受党员人数等限制,有党组织或者可以建立党组织的非常少,而根据中国工会法,凡有职工的地方都应建立工会组织。所以加强工会组织,以工会工作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行党群工作一体化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模式。在非公企业中,要探索一种党群工作同步推进、党群干部相互兼职、党的工作通过工会实施的党群工作一体化模式。

(二)新形式--党群组织社会化。非公有制企业普遍实施股份制、公司制等管理模式,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一般由股东大会或董事会讨论决定。而大多数的非公企业分散在社区和各街道的私营城和园区中,这些客观情况决定了以社区的私营经济城、开发园区为单位建立党群组织联合体的可行性,通过社区化的党群组织,从组织上实现对非公企业的全面覆盖,在工作上形成上下结合的全面渗透,为在非公企业中消灭党群组织的空白点开拓了思路。

(三)新体制--党群干部兼职化。非公有制企业追求生产效益和最大利润,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必须适应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变“远”为“近”,变“空”为“实”,变“专职”为“兼职”,实现由“理想化”的灌输方式向“务实性”的疏导方式的转变,实现党群干部、党政干部兼职化,实现既抓管理又抓教育。为了适应非公企业劳动强度大、工作节奏快、专职政工人员少、开展教育时间紧的实际,思想政治工作应坚持“一个面向、三个为主、三个不”的原则,即面向生产经营,以分散为主,以小型活动为主,以业余时间为主,把相对集中培训与分散自学结合起来,把脱产学习与业余教育结合起来,在具体操作上做到“三不”:不影响生产经营的正常秩序,不削弱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不搞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有一定规模的非公企业坚持专兼结合,小型企业以兼职为主,在防虚、防浮、防套、防形式主义的实践中,倡导崇尚实干,体现灵活、精干、务实、高效的特色。

(执笔:徐正初、夏福民,本文由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