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团体 > 学会动态 > 学会成果 > 正文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大力发展多种形式集体经济---范大政

发布日期:2004-11-1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并指出:“深化集体企业改革,继续支持和帮助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的发展。”江泽民同志的报告,充分肯定了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为集体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认识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特征,创造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符合广大劳动者利益的多种形式集体经济,在理论上与实践中都存在不同的认识。江泽民同志的报告,对我们统一思想,推动集体企业改革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

(一)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巩固与发展公有制经济

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这样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的总结,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坚持这种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首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制度是以公有制经济为基础的,只有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任何动摇和放弃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做法,都会脱离社会主义方向。其次,由于我国当前生产力水平比较低,而且发展不平衡,决定了我国不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必须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私营经济的发展。发展私营经济对发展社会生产力,繁荣市场经济,增加劳动就业,扩大财政来源具有重要作用。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有制经济和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既要纠正长期来在所有制上追求“一大二公三纯”,否定私营经济的“左”的倾向,又要反对以私营经济取代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倾向。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发展集体经济,保证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主体地位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有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集体经济对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意义重大。

从全国工业系统看,集体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稳定,扩大就业举足轻重。据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数据显示:集体企业占小企业总数的20.1%,而其所创造的产值却占小企业总产值的51%。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1年我国规模以上集体(含股份合作制)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为14886.3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5.7%。据对4万个规模以上集体工业企业的统计,2000年集体资产总额达到1万多亿元,仅城镇集体单位的从业人员就达1600多万人。

从全国农业系统看,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双层经营的集体、合作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我国农业的主体,起着主导作用。并出现了江苏华西村、河南南街村、浙江航民村等一批现代化农村集体经济典范。

通过对上述资料分析,我们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在我国集体经济已成为公有制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没有集体经济,尤其是股份合作等新型集体经济,就没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更难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优势。

二、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增强集体经济活力

党的十六大再次重申了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也对集体企业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集体经济处境困难,企业和职工的数量减少,生产增速减缓,经济效益大幅度滑坡,呈现萎缩趋势。在这种困难形势下,集体企业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当今集体企业深化改革应采取哪些措施呢?

(一)改革集体企业的产权制度

集体企业改革起步比较早,先后进行了放权让利、自负盈亏、承包经营等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近几年集体企业改革步履艰难,大为滞后。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集体企业没有抓好产权制度改革。因此,抓好产权制度改革就成为集体企业深化改革的关键。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是:

一是产权主体人格化。近几年通过清理资产,界定产权,集体企业的资产虽然界定为劳动群众集体所有,但集体资产所有权由谁代表,产权主体仍然模糊不清。由于集体企业产权模糊不清,无人有效地维护集体资产,产生各种弊端:(1)集体资产容易变为部门所有。正如有些行政管理部门领导所讲,什么国有、集体,都是公有,都是国家的。(2)在企业兼并、合资过程中,对集体资产少评估、低评估、漏评估,使集体资产“肥水流入外人田”。(3)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亏损和损失。因此,在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必须明晰产权主体,将企业存量资产适度量化给职工个人,记入职工个人名下,产权归职工个人所有。实行产权主体人格化,使职工成为集体企业资产的所有者,使他们以主人翁的精神,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关心企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从而使企业发展具有内在动力。同时,对联社或企业劳动者共同共有的资产要从法律和法规上支持和帮助其确立法人地位,以利于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运作。这对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加强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是产权结构多元化。在计划经济年代,国有资金一般不允许投入集体企业,也不允许职工集资入股,而集体企业又是封闭性的,不吸收企业外的企事业单位投资入股,造成企业产权结构单一。由于产权结构单一,企业资金普遍紧缺,缺乏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同时,企业管理不善,科学决策能力差,经济效益低。为此,必须打破集体企业的封闭性,实行产权结构多元化。集体企业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主要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既可在集体企业之间相互投资,也可吸收国有企业投资,还可吸收个体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集体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具有诸多优势,有着较强的生命力。首先,扩大了资金来源。实行产权主体多元化,不仅集体企业本身可以投资,也可以吸收社会法人和自然人投资,还可以吸收外商投资,扩大资金来源,增强企业经济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其次,由于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促使不同产权主体共同对投资负责,有利于投资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减少投资的盲目性,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再次,有利于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实行科学管理,进行科学决策,使企业更能适应市场变化,提高竞争能力,增强企业活力。

(二)转换集体企业经营机制

目前很多集体企业改制以后,增强了企业活力,提高了经济效益。但也有些企业改制后,企业缺乏活力,经济效益未能提高,主要原因是改制后,没有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因此,集体企业实行改制必须同转换经营机制结合起来,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增强企业活力。

集体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要求,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生产和经营实体,成为市场的主体。集体企业如何实现经营机制的转换呢?

第一,加强对市场调查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决定企业的兴衰,要加强对市场调查研究。通过对市场的调查、分析和预测,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及企业的资源条件,确定企业的目标市场。集体企业要全方位开拓市场,不仅要开拓城市市场,更要开拓农村市场;不仅要开拓国内市场,而且要开拓国际市场;不仅要满足人们当前的需要,而且要注重了解人们潜在的需要。这样,才能开拓广阔市场,企业才能有旺盛生命力。

第二,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在经营上,以市场为取向,以销定产;在生产顺序上,要从生产到销售转向从销售到生产,真正做到产品跟着用户走,生产围绕市场转,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

第三,搞好企业自身改革。为了面向市场,企业要在经营决策、机构设置、内部分配等方面下大力气进行改革,建立面向市场的经营机制、追求技术进步的发展机制、激励多劳多得的分配机制、精简而有效的管理机制,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向市场要效益。

(三)建立和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和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也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生产比较科学的管理体制。但是长期来,集体企业领导存在着重改革、轻管理的倾向,有些企业至今尚未建立和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加强科学管理。因此,建立和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加强科学管理,就成为集体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问题。

集体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个机构组成。股东大会由股东组成,是企业的权力机构,决定企业的重大事项;但是,股东大会不直接干预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或其他业务活动。董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董事组成,它是企业的经营决策机构,对股东大会负责;企业经理由董事会聘任,受董事会委托从事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管理。监事会由企业股东和职工组成,它是企业的监察机构,加强对董事和董事会执行业务情况的监督,维护股东的合法权益。建立和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所有者、经营者、监督者形成各自独立、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的管理体系,既保证投资者的利益,又保证企业独立自主开展经营活动,为实现企业的科学、有效管理提供体制保障。

(四)改革集体企业劳动关系

长期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级行政部门按照管理国有企业的办法管理集体企业,企业职工由国家行政部门统一调配,实行统一的工资标准、劳保福利待遇和奖惩办法。这种劳动关系的弊病是:职工一进企业,生老病死全部包下来,企业负担越来越重,甚至企业出现了亏损,工资奖金也照发不误,造成企业职工能进不能出,企业无权裁减富余人员,劳动生产率下降,经济效益增长缓慢。因此,必须改革这种劳动关系。

1.企业自主用人。集体企业是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享有自主用人权。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自主决定本企业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劳动组织形式和用工办法,自主录用、辞退和奖惩职工。

2.职工自主择业。职工可应聘,在本企业就业;也可组织起来建立合作企业,创造就业岗位;还可以自谋职业。

3.试行解除职工的劳动关系。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可将企业存量资产,按职工的工龄、岗位和贡献量化给职工个人,作为职工工龄的补偿,解除企业与职工的劳动关系。对留在企业工作的职工,允许他们将取得的量化资金入股分红。对离开企业的职工,允许他们带走量化资金,另谋职业。

4.对新聘用的职工,实行劳动合同制,确立劳动契约关系。集体企业通过劳动关系改革,形成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的新型劳动关系,增强企业活力,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三、按照“两个联合”的要求,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集体企业制度创新产生了多种实现形式,“二国营”的集体企业逐步被淘汰,而劳动者通过劳动与资本的联合创造的新型的集体企业不断涌现,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出现了多样化。从全国集体企业改革的实践来看,集体经济的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有:(1)合作制;(2)股份合作制;(3)员工持股公司制。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对股份合作制为代表的集体企业改革的实践进行了理论概括,提出:“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鼓励”(简称“两个联合”)。江泽民同志提出的集体经济“两个联合”的理论,是对我国几十年来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公有制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党的十六大提出,“深化集体企业改革,继续支持和帮助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可见,党中央已经明确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集体经济改革创新的任务和目标。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集体经济。从上海城市集体经济改革创新实践看,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员工持股公司、集体资产投资管理中心等集体企业多种组织形式,在一些领域和一些行业中,正在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一)上海宝钢、石化等部属国有大企业实行主副分离,发展集体经济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这些集体企业不仅创造就业岗位,成为国有特大型企业安置富余职工的主渠道,还对保持社会稳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作出贡献。如宝钢集团企业开发总公司是主副分离后,大力创办的集体企业,现有职工2万余名,其中吸纳宝钢全民职工约8000名,年销售收入20余亿元,实现利润2亿余元。

上海高桥石化总公司从1984年起,创办了各种形式的集体企业,吸收征地农民工和职工子女就业,安置大量由国有企业分流的富余人员,近几年组建集体资产投资管理中心,成立了近10家有限责任公司,并正在进行职工持股和经营者岗位激励股的产权制度新探索。目前集体企业职工8000人,占总人数的43%;集体资产从初创时不足百万元,扩张到现在的5亿元。

(二)上海股份合作、员工持股企业的崛起,成为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形式

这些企业按合作社原则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起来,治理结构比较规范,经营者有强烈的责任心,广大职工的命运同企业紧密相连,形成了稳定有效的激励制约机制。上海华生化工厂由一位干部带领一些回沪知青出资2000元,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创业,企业的净资产达10亿多元,目前企业已改制为职工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轻工控股(集团)公司系统小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的36家企业基本取得成功,发展健康。如上海室内装饰公司现有28家企业,其中3家是股份合作企业。2002年1-6月,这3家股份合作企业上交税金71.9万元,占全行业的11.6%,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19.1%,上岗人数占行业职工总数的64.8%,年利润72万元。

上海新申拉链有限公司前身是上海市50户特困企业中破产试点单位。以党支部书记为首的13名原企业干部,投资入股33万元,组织下岗员工,进行生产自救,组建了员工骨干持股公司。这种新的企业制度激发了经营者群体极大的积极性,目前新申公司已创造84个岗位,其中吸纳了54名“协保”人员、18名下岗人员。2001年,完成销售收入600万元,实现利税44.6万元,并还清了企业历史欠债。

(三)社区服务是发展股份合作集体经济的新领域

上海城市正在向现代化快速发展,社会服务需求越来越多。发展社会服务业是建成上海国际性大都市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服务已成为上海发展最快的产业。而兴办集体企业则是发展社会服务业的重要经济形式。上海集体企业,大多是商业、餐饮业等,店多面广,贴近居民生活,对社会服务大有作为。这些集体企业以便民、利民、方便群众为宗旨,不断拓展经营范围,扩大服务项目,改善经营设施,对促进生产发展,繁荣市场经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做出很大贡献。如相见诚快餐合作公司是1994年黄浦区里弄食堂组建的股份合作制企业,注册资金211.2万元中,职工个人股占78.7%,退休职工集体股占14.2%,联合经济组织股7%,现有在职职工150人,退休职工400多人,公司有7个经营网点,日供应盒饭10000客。8年来,营业收入增加22%,利润增加2.5倍,所有者权益增加12%,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增加3倍。

(四)上海市的都市型工业中,集体、股份合作企业处于绝对优势

上海2001年都市型工业的统计数据显示,都市型企业中的集体、股份合作企业数占总数40%以上,从业人员占23%以上,百万元资产吸纳的劳动力9.48人,是国有、公司制企业的2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集体、股份合作企业占12.3%的资产,带来了16.31%的利润,15.6%的税金,百元资产实现税金4.49元,名列国有、公司制企业之首。

(五)上海集体企业通过合资走上快速发展的新轨道

上海市工业合作联社成员单位上海梦乡床垫有限公司于1989年11月正式成立,注册资本60万美元,其中集体出资60%,投产21个月,收回了全部投资,11年中累计销售额2.89亿元,实现利润4237万元,上交税金2730万元,“贵族牌”床垫获上海市名牌产品六连冠。

由此可见,只要我们坚持与时俱进科学态度,以“两个联合”为基础,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集体经济的特点,大胆地进行集体企业的改革创新,那么我们看到的不会是集体经济的“末日”,而是集体经济必将成为市场经济中的“旭日”,成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坚实支柱。 

(范大政:上海市集体经济研究会会长,本文由上海市集体经济研究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