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团体 > 学会动态 > 学会成果 > 正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快上海商业国际化现代化发展----冯汉良

发布日期:2004-11-19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以兴国为已任,以富民为目标,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以“七一”讲话为指导,全面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潮,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抢抓机遇,集势而上,谋求上海商业跨越式发展势在必行。进入新世纪以来,上海商业积极应对入世后的环境变化,牢牢把握以发展为主题,以扩大内需为主线,立足于建设大市场、大商业、大流通,商业国际化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去年,全市消费品市场零售规模超过250亿美元,达到国际商贸中心城市水平;国际商业资本销售额和国际商品一线品牌已分别超过了上海市场份额的10%和30%;上海商业已拥有16万余家企业和170万职工,在国际国内竞争中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超过了11%,商贸流通产业已成为本市六大支柱产业之一。

在新一轮上海经济发展中,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加快上海商业国际化现代化进程,是上海经济发展一个重要战略任务。“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不仅是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而且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加快推进上海商业国际化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一、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发挥流通生产力的作用,提升商业在上海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变革的原动力,从而也是社会发展最终的决定力量。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坚持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改革和发展是非得失的标准;坚持中国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通过制度创新、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进一步扩大开放、融入世界;坚持切实地把经济发展的重点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完成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从计划到市场,从封闭到开放,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要求,就要充分认识流通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流通生产力是指人们认识和利用各种流通要素和手段,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保值增值的能力。流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社会生产力是流通生产力的基础条件,流通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面。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曾经经历过长期的短缺时代,商品交换被限止在很小范围之内,流通的作用微不足道。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商品交换发达,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市场流通日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在驱动力,流通能力强弱和流通速度快慢,直接作用于社会生产发展。市场经济就是流通经济,资本的本性是运动,即流通。正如马克思指出“资本作为自行增值的价值,不仅包含着阶级关系,包含着建立在劳动作为雇佣劳动而存在的基础上的一定的社会性质。它是一种运动……它只能理解为运动,而不能理解为静止物”[1]。因而,现代流通所内涵的商品流、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人才流……极大地推动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生产膨胀和资本扩张。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如果说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是指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渗透性要素而发挥作用,那么,流通生产力则是指流通作为生产力运动本性的要素而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现代化的生产伴随着现代化的流通,而现代化的流通又会促进现代化的生产。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上海商贸流通产业跨越式发展,成为带动上海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十二年“两位数”增长的重要力量。商贸流通产业对农业、工业、旅游、房地产,特别是对于国内外市场拓展、高新技术孵化等相关产业拉动,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商业作为社会经济“保障”因素,国民经济的“桥梁”、“纽带”,处于经济发展“后卫”地位已不复存在。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发展表明商贸流通产业已经成为上海现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商业已逐步确立起在上海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龙头”地位。

上海今后要加快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建设,商业发展必须要立足于加快新型商贸产业发展,决不再局限于零售商业,而要重视上海商业作为商贸流通产业整体形象的塑造,丰富商业发展的内含。从国际商贸中心城市来看,要大力发展商务批发贸易、国内外总代理、总经销,积极拓展为现代生活和市场经济配套的各类中介服务的新型商贸产业,如餐饮、旅游、休闲、娱乐、文化、健身,以及金融、保险、广告、咨询、会展、会务、法律、财务、审计、评估、拍卖、经纪……,从而加快推进上海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充分确认流通是决定本市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龙头”地位和引导性力量,是现代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血脉和神经,是各种生产要素集结、整合与聚变的载体,生产与消费的连接,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组合的推力。并通过流通现代化,逐步建立本市高效率、高效益、高容量的流通体系,为第一、二产业提供正确市场信息,加速产业结构战略调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二、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优秀的商业文化,推进上海商业经营观念现代化

先进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也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产物和表现,具有整合和推动社会前进的功能,体现其对社会发展影响特有的超前性、批判性和指导性。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永葆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要求,也是上海商业繁荣发达必备的文化条件。坚持上海商业的发展,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的文化前进方向,是因为商业物质文明成果的进步需和思想文化建设及其核心精神文明建设相配套。并充分发挥后者的积极作用,为本市商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保证本市现代商贸流通产业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任何一个群体都有属于自身的文化,商业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特殊的产业群体,也有属于自身的文化,这就是与商贸实践、商贸活动相联系的商业文化或流通文化。在长期的流通活动中形成了扎根于民族文化之中的商业文化,有其积极的思想文化成果,也有其传统消极糟粕影响。自古以来,中国传统商业文化“讲究礼义”,信奉“惟仁义,则不求利而未尝不利”、“义以生利”的古训。即按照义的要求进行商业活动,才能得到正当的利。儒商文化中“人治”与“法治”结合,“求利”经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是中国传统先进商业文化的体现。近代以来,受西方商业文化影响,又形成了“重服务”、“重质量”、“讲诚信”、“守信誉”、“公平交易”、“老少无欺”……等积极的商业文化思想。当然,中国商业文化中也有类似“唯利是图”、“贪财忘义”、“墨守陈规”、“保守封闭”的消极商业文化思想遣毒影响存在。改革开放以来,商业历经不同时代发展,流通行为中那些作为早期特征的哄骗手段以及商业文化中糟粕现象,早已被具有现代意义的经营哲学和方式所代替,在我国绝大多数商业经营领域中形成了共识。但是,尚有一些流通企业的经营理念、思维方式并没有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和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更新而变换,对于弘扬先进商业文化方向仍有一定距离,势必在充满竞争的市场中萎缩、后退,而丧失竞争能力,这主要是指缺乏“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现代经营思想。“重销售、轻服务”的推销理念,单纯做“卖买”、“图营利”的小生产观念,“依赖政府、等、靠、要”狭隘的保守观念,“小而全、怕竞争”的封闭观念等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上海商业要体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进行先进的商业文化创新。先进的商业文化可以引领正确的发展方向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可以催生出足以面对国内外商业的竞争优势和实力。正如毛泽东同志针对军队文化建设重要性所指出的:“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那么,没有文化的商业也是愚蠢的商业,而愚蠢的商业是不能与国内外商业竞争的。实践证明,没有先进的商业文化、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聪敏才智难以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商业技术和经营技能不可能发挥出来;科学的商业体制,人与物的最佳结合就不可能实现;具有国际竞争实力,体现中国现代商贸规模和实力的“商业航母”难以称强于世。先进的商业文化可以转化为商业竞争能力,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商业需要先进商业文化支撑。上海商业必须从现代化的视角重新确认现代商业观念。

首先,是商业理念的现代化。现代商业理念注重的是商业利润与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平衡关系,是经济发展与整个社会生态效益的一致性。在适应于现代消费需求的基础上,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强化商业在整个社会长远发展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摒弃传统商业过度重利的理念,树立起全新的服务理念;其次,是商业文化的现代化。商业文化是商业企业文化,消费方式文化和商品文化的综合体,商业文化的现代化最本质的要求是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核心,以人性化经营为目标,强调人的道德、观念和境界同商业活动主体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规范同步发展;再次,是商业形象的现代化。商业形象是商业理念的标志,商业形象现代化表现为商业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两个方面。外在形象现代化主要表现为商业空间形象和商业服务品牌,琳琅满目的商品,富丽堂皇的商业建筑,便捷舒适的服务设施,有序公平的市场秩序;内在形象主要表现为围绕消费者需求,体现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软件形象,表现为健康的消费心理、良好的商业信用,驰名中外的商业品牌等等;复次,是商业组织的现代化。商业组织现代化反映了商业经营观念的组织形态,是商业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于商业企业体制的现代化,包括企业的决策体制、用人体制、激励机制、升迁体制、约束机构、业态业种和组织化程度及管理方式。

三、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适应现代消费的需求,实现上海商业的发展战略创新

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党的最高原则,是制订一切发展战略和政策的依据,也是处理和解决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系中,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整个思想的基石。八十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以弱胜强;之所以能在国际国内的严峻挑战下站稳脚跟,不断巩固执政地位,根本原因在于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把关心群众疾苦、心系百姓安危放在工作首位。正因为这样,才显示出“三个代表”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上海商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是朗朗上口的说教,也不是依赖传统商业的水平就能达到的一个目标,它必须具有高水准的国际化现代化条件才能实现,要切实地做到把坚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民服务,发展商业的国际化现代化作为“立商之本,强商之基,力量之源”,瞄准人民群众现代消费终极需要,建成体现综合功能的服务体系;瞄准世界一流水平,确立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地位;瞄准国际先进信息高科技水准,形成具有超高信息技术含量商业框架,实现商业发展战略全面创新,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国际化现代商业。

(一)以国际化为目标,加快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城市

推进和实施商业国际化战略不仅是上海商业适应国际化消费趋势需要,也是把上海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需要。上海商业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新经济的挑战,发挥上海地处中国海岸线中部海、陆、空交通发达、内外辐射力强,各种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要素高度密集的优势,积极推行国际化战略,奠定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基础,为人民群众创造优越的消费环境。首先,加快建设国际化“购物天堂”步伐,以发展特色,增强功能为重点,进行商业结构战略调整,全面推进各个层次商业,尤其是中心商业、区级商业和社区商业建设,引进新型业态和国际顶级品牌;其次,加速推进消费市场国际化,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公开公平公正地提高市场的开放度和成熟度,加强对新型商务中介服务规范运作的引导和管理;再次,加快国际国内市场融通,吸引外国先进业态、先进管理、先进技术,加快内外贸市场对接,引进国内外新品名品,构造与国际市场相应对的市场平台;复次,必须加快商业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与国际通行的贸易规则、市场秩序接轨的商业法律体系和标准化服务体系。

(二)以信息化为抓手,加快上海商业信息化进程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以信息化加快改造传统商业、以信息化带动商业现代化,使商业为人民群众服务插上信息的翅膀。要进一步提高对新经济时代商业信息化重要意义认识,使上海商业成为信息基础完善,信息资源丰富,信息服务便捷,电子商务活跃的产业之一;要建设好电子商务公共平台,实现虚拟网与实体网的有机结合,使网上购物、网上采购、网上交易和网上服务等成为通常的交易方式。

(三)以人为本,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是现代商业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商业现代化区别于其他产业现代化的一个最本质特征,即是人本化。以多样化的服务适应于人的多层次需求,使商业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将不断扩大。要适应人民群众多样化消费需求,就必须引导和满足综合消费,突破以满足人的生理和安全需要为主的商品消费范围,扩大到休闲、娱乐、文化、旅游等领域。不断为人民群众现代消费创造新生活的空间,始终办好为民服务实事,把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作为商业重要使命。以便民利民为宗旨,科技创新为先导,产品研发为重点,日益扩大为消费者服务领域。同时,要充分发挥商业在大流通背景中的驱动力作用,通过加强同工业、农业、旅游、文化、金融、房地产业等多方联动,发挥好商业引导消费、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四)以网络化为重点,构建畅通高效的商业分销体系

现代商业在为消费者服务的“前台”,需要强大的“后台”支撑体系。上海商业要尽快建立形成以商贸企业为骨干、连锁经营为特征、内外拓展为途径、物流配送为支持的营销网络。充分利用上海优势业态的先发效应,以组团式战略、联合大卖场、现代百货以及一批品牌店、专卖店、特色店共同向外拓展,并以滚动式发展在全国发展连锁经营网络。同时,要以服务各地经济、丰富上海市场为目标,实施全国销售采购网络;全球分销网络;融入世界大流通体系。要建设好物流配送网络体系,按照总体发展规划,以信息灵敏、设施现代、功能先进的商业物流配送中心,形成富有竞争力的商业“后台”保障体系。

(五)以规模化为手段,合成全球能级的产业和组织规模

商业规模是商业现代化和竞争力的标志,也是上海商业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的必要条件。上海商业面对国际商业挑战,也只有拥有相当能级的产业和组织规模,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大力发展连锁商业,要把推进上海连锁企业和跨国连锁集团的合作作为突破口,实现两个渠道、两个市场的对接,发展多种行业和业态的连锁经营,使本市连锁商业在近一、二年中达到100个业种以上和1000亿销售以上。通过连锁提高商业的组织规模,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快商业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商业资本控制力和竞争力,组建特大型商业“航母”,把“百联”集团做强。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快商业向相关产业的融合渗透,以资本为纽带,实行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甚至跨国门商业资本整合,依托主力业态,促进商旅结合、工商结合、商农结合、商业同金融结合,以及商业同房地产结合--延伸和拓展经营领域,把商业组织规模做大,始终高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以上海商业国际化、现代化成熟水平。提升上海商业的竞争能力,提高上海商业的运行质量,增强上海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为人民群众现代消费开辟广阔天地。

 (冯汉良:上海市企业发展促进会理事,本文由上海市企业发展促进会推荐)


[1] 《马克思思想论集》第241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