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6-05-10
5月6日下午,市社联星期五学术茶座举办“社区协商与基层治理实践”专题研讨。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社科院等单位的相关专家学者10余人参加研讨,与会者围绕我国社区协商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
与会专家学者指出,目前社区协商治理的相关理论研究急需发展。伴随着人口日趋多元化和公共服务标准的不断提高,基层社区治理面临更为复杂和严峻的挑战。对基层社区协商议事、利益整合与矛盾协调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关于确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要求,首次确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概念,并在报告中指出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要“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上海市委、市政府发布了2014年度一号课题成果——《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等“1+6”文件,为上海市基层社区治理指明了方向。
与会者指出,社区协商议事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居民普遍关心,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相关的社区事务。当前,可能最重要的内容是要搭建好社区协商治理的平台,完善社区协商的流程,健全社区协商的机制。可以按照“公众参与——协商议事——公共咨询——民主决策——资源整合——决策实施——评议监督”的思路,搭建和完善与之相对应的社区协商治理平台。通过公众参与平台、协商议事平台、决策咨询平台、民主决策平台、资源整合平台、议事问政平台的建设,探索形成“知、议、询、决、行、督、评”的社区协商民主运作模式,切实提高治理水平,以平台建设开创多主体协作治理的善治局面。
与会专家学者强调,协商治理最终还是要基于居民公共性的建立,培养居民的公共精神,只有公共利益超越于个人利益,才能使得协商顺利进行。对于社区治理还要特别注意社区志愿者的培养和管理,充分发挥志愿者对社区治理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