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茶座 > 茶座动态 > 正文

“全面深化改革与现代国家治理若干思考”学术茶座综述

发布日期:2014-07-29

 

718日下午,上海市社联星期五学术茶座举办“全面深化改革与现代国家治理若干思考”学术研讨。茶座由上海市形势政策教育研究会会长谢中全主持,常务副会长邵煜栋、副会长金西智、唐力先等及专家学者共10人出席。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杨苏教授、同济大学党校原常务副校长范灼华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培丞讲师、浦东新区政协秘书长胡建平、上海党建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克文、中交三航设计院党委书记沈明达等先后作了交流发言。
一、要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辩证关系
与会同志认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决定》,为我们进一步推进新一轮改革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把握好原则,特别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统筹推进各领域整体改革,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我们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辩证关系,使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必须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辩证关系,即:一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坚定信心与周密部署并列;二是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辩证关系,增强改革与存量改革并行;三是顶层设计和摸石头过河的辩证关系,高层决策与基层探索并进;四是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辩证关系,破解难题与制度建设并重;五是把握改革发展和保持稳定的辩证关系,利益协调与权力制约并举。
二、要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与会同志认为,《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要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治理理论的本质特征、治理和管理的区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性、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总目标的意义等方面,深刻认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性。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等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应当包括:一是观念的现代化。在指导思想、道路、方向、措施等都要有现代化的理念,体现改革发展、民主法制、社会公平等最基本的现代化社会的精神和价值。要强化“合作共治”意识、“民主协商”意识、“硬法与软法并重”意识、“良法善治”意识,为政府治理、市场治理、社会治理提供良好的环境。二是政府治理的现代化。要高度重视政府、市场、社会三大主体之间的平等协商的治理结构,并且要从人治到法制、从管理到服务、从封闭到公开、从无限到有限、从任意到诚信、从权利本位到责任本位、廉洁、高效等都要贯穿治理现代化。三是治理方式的现代化。应当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理网和互联网的手段构建事先防范、事中控制、事后救治的社会治理风险预警体系。
三、要努力探索高等学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路径
与会同志认为,《决定》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全国高校在校人数、学科规模、科研经费等均在世界前列,为深化改革奠定了基础。但是,我国高等教育目前还存在极待破解的焦点问题:如普通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学生培养质量的核心定位、科研与教学的平衡互动、人才队伍的结构性调整、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等。国家教育部正在主持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方案收集和制定,目前正在对“两校一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方案进行修改和审定。主要集中在问题导向的普遍诉求、先行先试的改革试验、自主自律的保障机制等方面。因此本轮高等学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最重要的目标和最核心的要义,要实实在在地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和路径,为全面推开改革进程做好准备。
四、要切实加强执政党的纯洁性建设
与会同志认为,党的纯洁性是党的马克思主义与工人阶级政党性质的纯洁度。表现在党的理论纲领中的马克思主义含量;党的政策中的社会主义含量;党的执政体系中的民主与法治的含量;党组织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中的两个先锋队的含量;党组织行为中的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含量;党员的社会责任、职业精神与生活方式中的先进性含量;党员干部精神生活中的共产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的含量等。含量越高,纯洁性越高。虽然党的理论可以兼收并蓄,党的文化可以博采众长,党的队伍可以聚贤纳才,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文化、基本队伍必须保持马克思主义与工人阶级的纯洁性。事实证明,我们不能光看党的理论、纲领、口号,不能光看一些领导干部口头上怎么说的,从执政党系统中党的一些领导干部的所作所为来看,党的纯洁性确实面临严重的挑战,中央这次提出纯洁性建设这一命题,切中要害,正当其时。与会同志建议,要切实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一是必须确保党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的纯洁性,应进一步明确党代会、全委会、常委会的权利性质与范围,改变党的领导体制中权力“倒运行”的机制。二是必须严格分清执政党在运行国有资本与公共资产中,为民众谋取福祉与为小团体、部门、甚至个人谋取利益的界限,坚决制止党的权力直接介入市场、参与各种商业活动。三是必须为“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提供制度与政策的保障,让它成为广大党员与人民群众的人生追求,让政策的正能量来确保党的纯洁性。四是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按不同的领域具体化,积极地正面性回答基层干部与群众的现实思想困惑,保持党的理论纯洁性。五是必须建立领导干部选任公开、标准公开、过程公开的选拔制度,兑现党的“杜绝少数人选少数人与暗箱操作”的承诺,确保党的组织纯洁性。六是必须建立新任的领导干部准入与退出制度,实现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干部是人民公仆的宗旨,确保党的政治纯洁性。七是必须积极推行党员退出机制,坚持让一批不符合党章要求的党员退出党组织,以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八是必须持续地保证一定数量地发展生产一线的产业工人(技术、管理)人员入党,以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巩固党的阶级基础。九是必须为兑现党的共同富裕的承诺,党需要对不同历史阶段造成的各类困难群体实行一次性补偿,以提高党的公信力。
另外,与会同志还对当前国内外的一些热点问题、政协民主协商监督制度、形势政策教育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等畅谈了看法,发表了意见,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