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12-30
近日,上海工艺美术学会、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举办第四届青年学者工艺美术论坛,主题为“当代工艺美术‘艺术生活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负责人张莉作了题为《传统银饰走入当代生活——黔东南施洞苗族银饰艺术特征与现代重构研究》的演讲,通过田野调研与文献研究的方式整理归纳施洞苗族银饰的艺术特征,并在文化基因的视角下将其解构为材料、技艺、纹饰、语义因子,认为这一传统技艺在保持特性的同时,要不断适应当代审美,融入当下生活方式,做到“见人见物见生活”。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信息技术高级工程师陈凌云作了题为《文化遗产濒危失传工艺虚拟仿真复原实验系统研究》的演讲,探究了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文化传播和产业应用中的多维价值,认为虚拟仿真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濒危失传工艺提供了一种创新的保护与传承方式,不仅能提升工艺传承的效率与质量,而且能推动商业模式的创新。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漆艺专业讲师、工艺美术实验班负责人姜弋结合教学实践,作了题为《工艺美术实验班教学实践——从跨学科多维度视野观看当代工艺美术的创作活动与事件化教学》的演讲,与大家分享、讨论了开展工艺美术实验班教学实践与探索所积累了一些思考,表示实验班在艺术创作和教学中,尝试将艺术范畴内的相关学科和边界领域的旁支学科融会贯通,探索培养一个处于动态的、富有生命能量的有机的整体性创作方式。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珐琅金银器第四代传承人,上海工匠陈徐奇作了题为《璀璨世代的珐琅——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生活的活化》的演讲,通过对世界珐琅艺术发展的历史及背景系统介绍,结合我国景泰蓝和海派珐琅艺术的发展进行分析提炼,并表示将融合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海派文化,努力创作出精品海派珐琅工艺品赢得世界喝彩。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工艺绘画专业教师、工艺美术师刘海锐的发言题目为《传统木刻艺术在工艺美术教育中的跨界融合与现代应用研究》,以上海地区的工艺美术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传统木刻艺术在现代技术和其他艺术形式的跨界融合与应用,认为应通过培育青年人才的培养、政策与市场的研究、现代技术的应用等,使传统木刻艺术在新时代换发生命力。
学会副会长、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手工艺学院院长唐廷强在总结中表示,“青年学者工艺美术论坛”迄今已连续举办四届,已有多位工艺美术青年学者参加会议,为大家带来专业、行业中最前沿的信息动态,分享交流各自在专业领域的最新思考方向与研究成果,为工艺美术持续注入新鲜的血液与活力。
供稿 ▏学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