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学会要闻 > 正文

上海市外国文学学会举行“外国文学研究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学术年会

发布日期:2024-12-10

    近日,上海市外国文学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复旦大学举行,主题为“外国文学研究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旨在通过深入探讨外国文学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影响,促进中外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以求更深刻地认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共通性,从而增进国际间的友谊与合作,并进一步推动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会议由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承办,《英美文学研究论丛》《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协办。
 
    学会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查明建作题为“翻译文学的世界性因素与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文学意义——以1980年代翻译文学为中心”的发言,探讨翻译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主要存在形式,以及翻译文学中所蕴含的世界性因素。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杨乃乔作题为“宇文所安的‘世界诗歌’与达姆罗什的‘世界文学’”的发言,分析了宇文所安的“世界诗歌”与达姆罗什的“世界文学”理论在中国学者中的接受情况,以及对中国文学研究的影响。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宮宝荣作题为“法国当代戏剧家加蒂及其两部中国题材剧本”的发言,讨论加蒂戏剧创作的“介入”特征,分析其与众不同的戏剧风格以及其中的中国形象。
 
    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袁筱一作题为“翻译高潮与‘当代文学’的形成——文艺复兴时期的法语翻译带来的思考”的发言,以文艺复兴时期的法语文学翻译切入,探讨语言、文学与翻译的“目的性”之间的关系。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金衡山作题为“漫谈文明互鉴与外国文学研究”的发言,从历史角度探讨文明形成过程中的互鉴,并总结相关的形式和原理,思考其与外国文学的关系。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Sandro Jung的发言探了讨中国外国文学研究在西方的介绍和接受方式,分析这些作品如何在跨文化和多国知识交流中推广理念。
在专题主旨论坛上,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谭琼琳作题为“中国文化基因在卢•韦尔奇诗歌中的显性影响”的发言,探讨中国文化基因对韦尔奇诗歌创作的显性作用以及对其生活方式的影响。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卢敏作题为“《蜻蜓海》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想象与表征”的发言,阐述该作品如何通过女主角艾雅娜的视角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做了细致的描绘,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奇迹对非洲和世界产生的深刻影响。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金雯作题为“伦茨的《新美诺查》与启蒙时期欧洲的东方题材剧”的发言,探讨17和18世纪欧洲东方题材剧和以东方历史为背景、包含东方人物的戏剧作品。
 
    上海市日本学会副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高洁作题为“日本著名诗人与谢野宽的上海印象”的发言,梳理与谢野宽的上海印象,构建出近代日本书写上海的完整图景。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王改娣作题为“文学:诗歌中的‘画意’探微”的发言,从诗画同源、以画论诗、诗画合体三个方面详细解读了这一主题。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汪小玲作题为“文明互鉴语境下的英语文学情感研究”的发言,论及如何在文明互鉴语境下推进当代英语文学情感研究,促进国族间的文化融合,推动世界文化传播及文明成果交流。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尚晓进作题为“西方田园牧歌文学与沈从文的田园小说”的发言,提出西方田园牧歌文学启发沈从文发展出一种具有文类属性的田园小说,并由此获得一个反观中华文明的独特视角。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李尚宏作题为“傲慢与偏见:西方现代戏剧经典作品中的中国”的发言,探讨西方现代戏剧对中国、中国人、中华文明的评论,分析人物话语中反映的西方主流社会对中国的偏见及其演变。
 
    袁筱一作总结时会议指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明确其中华文明的本质特征。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深入了解外国文学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影响与融合,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借鉴外国文学精华,推动中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供稿 ▏学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