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学会要闻 > 正文

上海市医学伦理学会举办“医学人文与高质量医学创新”学术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4-12-09

    近日,由上海市医学伦理学会主办,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承办的“医学人文与高质量医学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华山医院召开。会议响应《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精神,聚焦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医疗服务需求,提升医学人文关怀,改善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探索医学人文与高质量创新协同发展路径,助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华山医院党委书记郑宁、学会会长杨放在致辞表示,医学不仅承载着治愈疾病的重任,更寄托着人类对生命、对健康、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强调高质量医文融合既能够推动医学高质量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又能够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推动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

 

 

    华山医院党委副书记,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副主任顾宇翔立足临床医生和管理者的双重视角作“创新时代的医学人文”报告,分享了华山医院作为国家级医学中心推动医疗创新与医学人文融合发展的模式、经验及思考,提出构建以人文为支撑、创新为驱动的临床创新体系,推动实现“医学到健康”的全面转型。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原副社长李泓冰作“高质量创新的社会需求”报告,强调要用医学人文打破“冰冷”的技术至上主义,面向未来的医学教育要培养具有人文素养、能够驾驭新兴技术的医学人才。

 

 

    学会副会长、华山医院副院长伍蓉作“面向未来高质量创新的伦理建设”报告,提出医学研究鼓励宽容创新,但更要严守安全底线,防止技术滥用和误用,防范潜在风险。医学人文与医学伦理互为支撑,要倡导以人为本的研究理念,实现科技、人文与伦理的和谐统一,共同支撑高质量医学创新发展。

 

 

    中国科协-复旦大学科技伦理与人类未来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王国豫作“数智时代医学人文的机遇与挑战”报告,提出医学本质上是一种道德实践,医生是实践的伦理学家,认为医学范式经历了从以病人为中心的经验医学、以患者为中心的实验医学到以数据为中心的数智医学的发展,医学伦理遭遇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大数据偏见等方面的新挑战,医学人文与医学伦理学的融合为医疗转型与治理提供了新机遇。

 

 

    在交叉学科论坛环节,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俞志元,华山医院团委副书记、神经外科医生雷宇,华山医院门诊部副主任秦越萃,华山医院全科医学科基地教学主任顾洁,华山医院GCP办公室副主任曹钰然进行了分享交流。会上,学会与华山医院共同发起“思享•华山”医文融合学者沙龙,搭建了医学与人文学科对话交流新平台。

 

 

 

供稿 ▏学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