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12-02
近日,上海市思维科学研究会举办“大模型思维及创新应用”学术研讨会,旨在深入讨论大模型时代的思维科学,促进跨学科、跨行业的交流与合作,激发新的创意和解决方案。会议由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刘晋主持。
研究会会长、上海海事大学教授王晓峰以“机器思维与人类思维”为主题作发言,通过图灵提出的“机器能思维吗”引入话题,阐述了思维科学是多学科交叉话题,解释大语言模型通过模仿词句间的关系和运用思维链技术提升了推理能力,最后对人类思维和机器思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分析。
研究会副会长、同济大学教授汪镭以“ChatGPT的大模型平台特征及风险理解”为题作发言,从资本驱动的技术发展出发,分析了大模型平台的规模、数据维度和边界问题,并讨论了针对性数据输入背后的利益指向。他进一步比较了历史上的人机围棋大战与当前大模型平台的竞争态势,强调了在国际科技博弈中对大模型平台控制权的重要性,提出对大模型平台进行合理规划和部署的必要性,并就如何平衡技术发展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研究会理事、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周铭吉以“大语言模型应用与实践”为主题,深入探讨了大语言模型,从发展历程、国内外模型对比、LLM到RAG和AI Agent的转变,到具体的落地实践和应用案例,全面分析了大模型的技术演进、多模态能力、以及在金融、智能投研、虚拟数智人、AI智能审核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同时提出了关于大模型未来发展的开放性问题,力求推动思维创新和科学发展。
研究会原会长冯嘉礼教授主张将思维科学视为一门数学化的科学,提出范畴论应在高校教育中进行普及,高校应当重视思维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思维科学模型的完善将有助于推动多领域科学的发展。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刘云翔分享了自己正在探索大模型在学校教学科研中应用的做法体会,尤其是面对AI技术对学生答题等方面的影响,利用学校软硬件设施来整合学生的日常活动、学习状态、心理变化和社交互动等数据,以构建学生画像。副会长、上海市实验学校党委副书记陈慧认为人工智能大模型在迅速发展,如何让其具有思维,拥有超越人思维的能力是学会应该考虑的问题。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杨智应提出人工智能的推进离不开推理,ChatGPT的优化可以从推理逻辑入手。
研究会将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各单位的合作交流,不断深化落实大模型背景下的思维科学理论研究与科普工作。
供稿 ▏学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