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12-02
近日,由上海市青年运动史研究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联合主办的“纪念青年团三大召开100周年暨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市团校举行。与会专家回顾了青年团三大的历史、宗旨、各项决议案及其所体现出的创新探索精神,研讨如何继承青年团三大历史和精神,做好新时代青年政治引领特别是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工作。会议由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商学院教授陈志强主持。
主旨报告阶段,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特聘教授、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徐光寿从党团关系视角梳理阐明了革命时期革命理论体系的创新与党团建设奠基的历史和政治逻辑,他表示,党的四大与团的三大先后于1925年1月在上海召开,前后相差数日;团的三大是根据党的四大精神召开的;两次大会展现了党和团在党的创建时期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方面的探索创新,特别是青年团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首次亮明共产主义旗帜,为今天的共青团建设起到了奠基作用。
市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主任上官酒瑞指出,党的创新理论走向青年、走进青年,是理论大众化、时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党赢得青年的重要举措;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要处理好手段与目的、内容与形式、大与小,特色与共性的关系。
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阮博认为,实现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要以“视域融合”为基础、以“问题解析”为着眼点、以“激发实践智慧”为旨归,实现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和青年掌握党的创新理论之双向互动,需要在精准匹配新时代青年独特精神气质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阐释模式。
专题研讨阶段,与会嘉宾围绕“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新时代加强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工作的路径和规律”等议题作发言。
市委党史研究室张鼎在发言中指出,青年团三大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规定了青年团的工作实现青年化、群众化的方针,这是综合研判当时国内外革命形势所作出的正确决策,在一定程度上与毛泽东早年领导青年团工作的实践与贡献密切相关。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任园认为,青年团三大贯彻落实党的四大通过的《对于青年运动的议决案》,明确提出团的工作青年化、群众化的要求,促进了青年团三大后的青年团群众化,从群众组织化到组织群众化,青年团在党的领导下,开启了青年团中国特色群团组织发展道路的早期实践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馆长洪颖哲介绍了挖掘整理团三大红色资源以及考证团三大开会地址的情况。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许瑞芳教授从一体化角度分析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问题,指出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是一项自上而下涉及多方主体、全方位的系统性工程,要从一体化的视角优化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策略,加强理论阐释传播人才队伍的建设、把握青年特质以革新话语表达、善用数字技术以优化内容供给,才能使青年共鸣、共情党的创新理论,实现对其的理解、接受与认同。中国青年报社理论部主任编辑张彦武强调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首先要保证准确和精确,为青年所喜闻乐见的“深入浅出”阐释时要策略得当、自觉尝试和探索“青言青语”阐释技艺,也要注重阐释主体的青年化。研究会秘书长、市团校教授赵文介绍了上海市团校研发移动团校“红色巴士” “一江一河 红色航程”特色课程,在团干部培训中开展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的做法。
供稿 ▏学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