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学会要闻 > 正文

上海市妇女学学会等举办“中国式现代化与家庭研究”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4-12-02

    近日,由上海市妇女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妇女学学会、上海市妇女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上海理工大学妇女研究中心主办,上海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协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家庭研究”研讨会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上海理工大学妇女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章羽主持活动。

 

 

    上海理工大学妇工委副主任杨向宁在致辞中表示,上海理工大学作为一所以工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始终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妇女研究中心专注于中国式现代化与家庭研究,密切关注家庭结构变迁对女性角色和家庭功能的影响,为推动性别平等和家庭和谐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智慧和方案。

 

    学会副会长、市妇女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燕华在致辞中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探讨家庭在性别平等、子女教育、文化传承中的积极作用,家庭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以及家庭面临的生育、养老、医疗、教育压力等问题。鼓励专家们针对现代家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分享见解,推动理论与实践结合,积极为上海妇女儿童和家庭工作建言献策。

 

    学会副会长计迎春作了题为“城市嫁妆现象复兴的背后:一个关于性别、孝道和原生家庭的社会学故事”的发言。她深入剖析了城市嫁妆现象复兴背后的社会学故事,揭示了嫁妆现象不仅在农村地区,在城市中产家庭中也颇有复兴之势,其金额甚至有追赶彩礼的势头。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数据分析,揭示了嫁妆现象背后的家庭制度变迁、传统代际规范的嬗变以及孝道伦理的现代化进程,反映了城市中产女性与原生家庭之间的传统与现代的杂糅。

 

    学会副秘书长苏熠慧作了题为“90后上海家庭育儿实践的新模式初探”的发言,探讨了90后家庭育儿实践的新模式。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展示了90后家庭在育儿观念和实践上的变化,90后家庭更加注重科学育儿,同时也面临着数字育儿的挑战。数字化工具的普及对育儿知识传播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也要警惕随之可能带来的问题,如信息过载、广告干扰等。

 

    骆新书房公益阅读交流中心负责人廉望舒作了题为“从基层到联合国——中国反家暴法的良好实践与国际影响”的发言,分享了中国反家暴法的立法过程及其在国际上的良好实践和影响。她详细介绍了反家暴法的立法背景、政治动力和民间力量,以及中国在履行国际标准和产生积极国际影响方面的努力。反家暴法的实施不仅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人权保护方面的形象,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西交利物浦大学中国研究系刘希副教授和科幻作家糖匪作了题为“当代中国科幻对婚姻和家庭的反思”的发言,从科幻的角度探讨了当代中国婚姻和家庭的变迁。科幻小说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生产,将个体经验与社会结构勾连起来,提供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通过分析当代中国科幻作品中的婚姻和家庭议题,展示了科幻作家如何通过想象科技的潜在影响,探讨性别平等、生育养育、家庭关系等重要问题。

 

    与会专家学者还就家庭结构变迁、性别角色演变、科技对家庭生活的影响等内容作了讨论,为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与家庭研究提供了多元视角,也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与家庭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供稿 ▏学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