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学会要闻 > 正文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研讨会在市委党校召开

发布日期:2024-06-27

    6月21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研讨会在上海市委党校举行。本次研讨由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主办,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承办,系上海市社联2024年度合作项目。

 

 

    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取得重大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讨论其体系化学理化的方法与路径,以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必然要求。

 

 

    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市委党校副校长罗峰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丰富拓展并不断体系化学理化的过程。体系化侧重于“全”,“全”是辩证的、有机的、系统的;学理化侧重于“深”,“深”是有学术、有学科、有话语的。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性便体现在“全面”和“深刻”这两方面。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阐释,有“入”和“出”双重维度。“入”就是要按照党的创新理论已经揭示的规律不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出”就是要用学术讲政治,用学术研究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的研究可以运用“纵横”交织法。所谓“纵”就是要系统回溯十八大以来党的创新理论形成发展的进程。所谓“横”就是要全面系统地学习研究党的创新理论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从而找到规律、获得启迪。

 

    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韩庆祥、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分别围绕《以学理方式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从坚持问题导向把握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的构建逻辑》作主旨发言。

 

 

    韩庆祥指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首先要明确何为体系化学理化,学理化应涵盖问题转换、思想挖掘、话语表述、内容阐释、精髓概括和谋篇布局等六个方面;体系化应具备对象性、标识性、原理性、逻辑性、整体性和哲学性等六重特质。建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的当务之急应把握三条:明晰其历史方位、明确其主干核心、概括其哲学根基。

 

 

    颜晓峰指出,体系化学理化首先要解决构建逻辑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是把握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的构建逻辑之一。第一,推进新时代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必然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因为其动力来源、目标基础、进程根据和评价依据皆出自问题导向。第二,坚持问题导向鲜明体现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哲学品格,将解决问题作为理论的根本任务,促进理论思维的能力提升,彰显强烈的问题意识。第三,新时代理论创新应坚持问题导向,丰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大会主题演讲环节,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冉,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轩传树,市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陈方刘,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宗建,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宋斌,分别就体系化学理化的重点性问题作交流发言。

 

 

    李冉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学理化思考,讨论中国式现代化背后的国家叙事、历史叙事和文明叙事。轩传树聚焦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指出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党在总结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政治命题,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之一。陈方刘指出“两个结合”本身就是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同时“两个结合”又开辟了理论创新的广阔空间。李宗建从话语体系构建出发,指出持续建构和优化党的创新理论的话语体系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中心环节。宋斌从概念体系建构切入,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概念体系与内在逻辑是亟需回答的一个重大命题。

 

 

 

供稿 ▏学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