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11-23
11月19日,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想政治课研究》编辑部在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举办首届全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青年论坛。该论坛是上海市社联2023年度青年学者论坛合作项目之一。来自国防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福建省委党校、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黄山学院、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等全国各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五十多人参加了论坛。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理事、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仰亮副教授主持开幕式。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思想政治课研究》主编曹景文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自成立以来长期致力于党史研究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十分重视对青年新四军历史研究者的帮助和扶持。此次论坛召集多位青年学者聚焦新四军相关议题共同探讨,无论对新四军历史研究还是研究会的发展意义重大。
黄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吴云峰教授认为,新四军的生产节约运动,使部队和机关增加了收入、节约了开支,也使得广大干部战士增强了劳动观念、群众观念,改善了部队的给养,促进了部队的巩固,带动了根据地百姓的生产。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代晓光聚焦1941-1945年淮北抗日根据地调查研究情况。他认为,淮北根据地的调查研究与根据地的成长和使命的发挥相伴而行,经历了一个思想逐步重视、组织机制逐步完善,活动逐步走深走实的大致历程,是淮北地区抗日战争和社会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韩洪泉副教授对东进过程进行系统的梳理,对上海近郊的游击队协同新四军作战在大江南北进行了系统的讲解。他指出,以1939年的东进为标志,新四军有力有利的推动了上海近郊游击队的组织化程度,对上海抗战新局面的开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郑天骄,对新安旅在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儿童工作进行详细地介绍。新安旅行团是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指导下成立的一支杰出的少年儿童团体,为唤起少年儿童、扩大少年儿童运动、推动全国的少年儿童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侯艳兴副教授指出,新四军在政治上的主动进攻,不仅强烈地批判、有力地回击了日军的反动宣传,有力地促进了军事战争,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大削弱了日伪的统治基础和军事行动,甚至吸纳了很多日俘加入到新四军的队伍中来,对中国的伟大抗战助益良多。
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胜老师指出,华中抗日根据地主力新四军在1942年精兵建设后,数量减少显然有利于困难情形下的部队生存与持续给养。精兵建设后,华中抗日根据地主力军更为精干、灵活,地方武装质量得到加强,根据地精兵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张卓认为,新四军军部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抗日文化主题,科学性和系统性的文化教育内容;十分重视知识分子的培养、积极创造党性与人民性、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文艺价值;坚持文化统战工作的广泛性与一元化领导等文化建设内容。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刘昭指出,苏中抗日根据地精兵简政是一场在经济上、政治上、思想上和军事上的深刻变革。它有效缓解了抗日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困难,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董依含认为,新四军在东进江南过程中收编地方武装并产生了一套机制性地整编模式,包括派遣政工干部深入地方武装、对地方部队进行军事整训、“以老带新”整体性收编,形成一套并存又渐进的整编方式。这种并存又渐进的收编体系,既舒缓了直接动员参军的困难,又扩充了当时军事力量。
供稿 ▏学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