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学会要闻 > 正文

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等举办“儿童数字素养与幸福家庭建设”论坛

发布日期:2023-11-15

 

    10月26日,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和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儿童数字素养与幸福家庭建设”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永德实验小学举行。本次活动是上海市社联第十七届(2023)“学会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之一。

 

 

    市终身教育研究会会长、上海开放大学副校长王伯军在讲话中表示,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我们需要积极行动起来,儿童的数字素养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只有学校、家庭、社会齐心协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才能培养出更有竞争力和幸福感的下一代。

 

    闵行区吴泾镇党委书记金海民在致辞中对与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市终身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市妇联二级巡视员、家庭儿童部部长顾秀娟宣读了“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基地”名单。随后,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姚爱芳为永德实验小学授牌“家庭教育实践研究基地”。会上,吴泾镇副镇长朱洁、闵行区教育局副局长苟健、市终身教育研究会秘书长顾凤佳等向永德实验小学教师代表赠送了王伯军等编著的《家庭教育——发展历程、理论研究和指导服务》一书。

 

 

    专家微报告环节,上海市社科院青少所原所长、上海开放大学特聘教授杨雄以“AI人工智能与儿童数字素养”为题进行了分享。他认为人工智能会自动化处理许多重复性工作,大中学生应当更专注于提升不能被人工智能替代的能力,尤其是个体的非标准化技能,如创意设计、广告营销、市场服务等。他还提出人脑要充分利用电脑作为“知识外挂”,“外挂大脑”是今后每个青少年应掌握并拥有的知识管理底层系统。在信息爆炸而又速衰时代,熟悉和掌握“知识外挂”底座的人,不仅学习工作效率高,而且往往能一心多用、事半功倍。青少年一代要做好自己知识管理、时间管理和行为管理,摆脱知识焦虑状态,成为跨界学习高手。

 

 

    上海开放大学李爱铭博士以“数智时代儿童能力超越与代际角色重构”为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和讲解。她认为,在数智时代,儿童能力正在超越前代,代际角色也正在发生重构。这是时时、处处、人人皆学的泛在学习时代,正式正规学习、非正式非正规学习以及休闲娱乐之间的边界正不断融合。她建议要调整倾斜性关系,平衡父母的高控制与儿童分离性自我的觉醒;要进行契约式管理,进行主体平等协商;要促进双主体终身学习互动,共同拥抱数智化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实践微分享环节,永德实验小学校长张勤凤做了题为“幸福共育,赋能青少年数字素养提升”的报告。她认为,新一代人工智能产品的不断出现,对儿童的数字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字化学习的意识、知识与思维,更应具备积极应对数字社会伦理风险的关键能力。其中,家庭和学校与青少年数字素养养成密切相关。她以永德实验小学为案例,从机制建立、整体建构、目标确立、团队组建、课程设计、活动开展、硬件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且指出这一系统工作对于促进学生数字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数字社会责任等方面产生良好效果。

 

 

    上海体育大学副教授陈珊的报告题目是“媒在玩——青少年网络安全守望者”,以“媒在玩”研究团队作为案例,以团队负责人的身份对团队所开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做了介绍,指出青年少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在于压力过大、缺乏现实交往、亲子沟通不足、媒体引导不良等。“媒在玩”项目从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入手,开展预防类和干预类实践,主要包括线下课程、公益讲座、暑期夏令营以及家庭媒介素养干预服务等。通过项目开展,被服务青少年在自律性、自我保护意识、信息识别能力的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并且项目本身也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

 

 

    市终身教育研究会家庭教育专委会副主任相旭东以“网民爸爸弄丢了女儿的信任”为题做了分享。他以心理疏导中的家庭关系案例入手,解读亲子关系中网络的隐性影响,指出互联网延展了个体的社会空间,也转移了个体的家庭关注和家庭时间,甚至可能让个体漠视了家庭生活、家庭需求、家庭责任。他们的分享深入浅出,引人深思,引发了与会人员的共鸣。

 

 

    圆桌微论坛环节由上海开放大学教授孙传远主持,围绕“数字化育人需要家长积极行动”这一主题展开,上海开放大学宝山分校教师杜鹃、永德实验小学学生成长部主任丁丽莉等嘉宾以及家长代表参与讨论。他们就如何在数字化时代积极参与儿童教育、提升儿童的数字素养以及如何让家庭更加幸福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强调良好的儿童数字素养与家长的积极行动密不可分。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提升儿童数字素养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与会者纷纷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共同为建设幸福家庭贡献力量。

 

 

 

供稿 ▏学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