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学会要闻 > 正文

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举办“五大倡议下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化与发展”跨学会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3-11-14

 

    11月8日,由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主办、上海欧洲学会和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协办的“‘五大倡议’下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化与发展”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该会议为上海市社联2023年跨学会学术活动合作项目之一,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同济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参加。

 

 

    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刘军,上海欧洲学会会长、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先后致辞。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研究员姜睿主持开幕式。

 

 

    刘军在致辞中希望三家学会继续保持密切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强调在面向“一带一路”新的黄金十年转折点上,三家学会联手从学理上探讨“一带一路”深化与发展的问题,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丁纯在致辞中指出,当前地缘政治因素多变影响下,三个学会之间继续保持跨学会融通研究的重要性。

 

    在第一部分的学术报告环节,丁纯会长,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军梅,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秘书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科研处副处长毛瑞鹏分别作题为《中欧视域下的一带一路竞合》《俄乌冲突背景下的俄罗斯数字经济:制裁冲击与战略调整》《联合国与推动落实中国的全球倡议》的演讲。

 

    丁纯认为,欧洲民众对华的看法并没有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有所改善,美国因素的负面影响也持续存在,但“一带一路”在欧洲的合作基础仍然存在,尤其是对于西北欧正在开拓的第三方市场合作而言,提供了相应的投资机会。

 

 

    刘军梅表示,无论是俄乌的军事冲突、还是美国和西方国家的集体制裁,数字技术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既是地面军事行动的有力支撑和有效手段,也是舆论战、认知战和经济制裁的关键因素。中国在“一带一路”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要加强跟俄罗斯在数字经济和高科技领域的合作,同时也要注意合作中存在的竞争。

 

 

    毛瑞鹏认为,在大国关系持续紧张的背景下,应积极推动联合国与“一带一路”倡议共建:一是要通过可持续的援助项目和活动形式,使全球倡议的成果得到落实;二是巩固合作网络,加强发展伙伴关系建设;三是努力把全球倡议建设成为一个凝聚共识的国际合作平台。

 

    在第二部分的学术报告环节,上海东方研究院理事、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欧洲中心副主任宋黎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所所长助理封帅、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俞海杰分别作题为《欧盟互联互通战略新进展与中欧一带一路合作》《“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的上海角色》《“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土耳其的战略对接与合作:进展、挑战和前景》的报告。

 

 

    宋黎磊认为,“全球门户”计划和“一带一路”倡议在对接方面具有一定的合作潜力,双方在政策目标角度都是“软连通”跟“硬连通”,既有硬件设施的考虑,也有人文交流、文化沟通这些软性的协调,未来“一带一路”和“全球门户”会呈现复杂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封帅提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已成为上海的一个新兴板块,上海是“一带一路”建设稳固的桥头堡,双循环的枢纽,未来上海要以东南亚地区为海外投资贸易的根本,然后再以欧洲及其他地区为主要发展目标。

 

 

    俞海杰提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土深化战略对接合作可以从五个方面出发:一是加强共识建设,化解经济合作的政治障碍;二是加强发展规划和合作机制的深度对接,实现优势互补;三是加强具体合作领域障碍的协调解决,提升对接合作质量;四是创新合作模式、加强在新技术领域的合作对接;五是互学共建探索经济转型之路,共同构建新国际秩序。

 

 

    学会副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余建华作会议总结,他阐述了“五大倡议”的历史背景、现实意义、内涵逻辑与发展前景,指出“五大倡议”中以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这一主导理念为基础,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国际合作平台,以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三大抓手,为全球治理提供新思路。他谈到,三个学会的中青年专家学者所作的六个学术报告紧扣主题、视角多元、论述系统、内容丰实、分析辩证,诸多观点见解颇具建设性与启迪性,反映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学界为新时代中国更好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建言献策的服务意识与现实情怀。

 

 

 

供稿 ▏学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