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学会要闻 > 正文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举办“新时代•新使命: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学术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3-11-01

 

    10月29日,“新时代•新使命: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新使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问题以线上线下联动形式展开了深入研讨和交流。本次会议由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上海中医药大学主办,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承办,是上海市社联第十七届(2023)学会学术活动月活动之一。

 

    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许铁峰希望与会专家、青年学者各抒己见,进一步增进各兄弟院校之间的相互交流、互学互鉴,期待与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进一步深化合作,在党史及马克思主义课程建设、思政课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共同取得进一步成果,共同携手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学会会长、上海大学教授忻平表示,本次会议汇聚了很多上海市内外的学术力量和社会资源,希望通过此次交流让青年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更大范围内被了解、被认可。面向未来给青年发展以学术滋养,是青年论坛的宗旨,也是市社联、市中共党史学会一直以来的愿景。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党委书记、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宋学勤作主旨发言。他就“两个结合”与中共党史党建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联系展开详细分析,指出中共党史党建学作为一级学科的确立与发展,只有坚持以“两个结合”为原则指引,不偏离方向,才能实现学科体系的鲜明政治属性和学术属性的有机统一,实现中共党史党建学知识体系真正的“自主性”。

 

    在专题研讨环节,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金福指出,创刊于延安的《解放日报》积极宣传报道陕甘宁边区疫病防治实践中医药事例,推动边区疫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体现党性、人性的统一,对新时代讲好中医药故事有重要价值启示。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研究生应焕强指出,瞿秋白主张的马克思主义政论成为我们党独有的一种政治文化,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有助于团结广大中华儿女,应对国内国际复杂形势,就当今来说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重庆市档案馆研究馆员温长松以党和红军长征初期民族政策对全民族抗战时期乌江流域的影响为例,指出初期民族政策对全民族抗战重要民族关系、社会矛盾、国民政府的民族政策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也符合当时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王龙通过对1956年上海高级干部自修班的历史考察,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党通过设立党校等干部理论学习机构向各级干部讲述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政策方针,为新中国事业培养大批人才,对当前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王晓丹从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李大钊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早期探索为研究原点,以此来探究“两个结合”的思想根源。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周赟副教授指出,中华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转型,需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立足点。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李相彬指出,“两个结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步伐,强调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性,以及全球化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的重要性。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刘丽娜指出,伟大建党精神以强烈的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唤醒了民族精神觉醒,重构民族精神时代话语语境,为民族精神注入新的升级活力,开辟了中华民族的新境界,深刻认识伟大建党精神与伟大民族精神的耦合共生关系,为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积蓄了强大精神力量。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江烜探讨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哲学对政治规范和道德价值相结合难题的破解,通过比较中国共产党领导哲学和西方政治哲学,提出新的解决政治规范、道德价值相结合的思路。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张福有指出,对伟大建党精神话语在不同场域价值特征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以求伟大建党精神在不同场域的贯通和融合之道,有助于伟大建党精神弘扬传播能够在各种场域相互构建起恰当的关联,并起到协同效应。

 

    《江苏社会科学》副编审史拴拴、《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历史学编辑室主任刘莉作点评。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福进对学者发言进行总结。

 

    忻平作会议总结,他表示,本次学术会议整体水平较高,学会要搭建更多各种平台,为青年才俊交流学习的机会,并鼓励大家持之以恒、有所创新。

 

 

 

供稿 ▏学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