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学会要闻 > 正文

上海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召开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大团结大联合与中国式现代化” 学术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3-02-24

    2月22日,上海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召开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大团结大联合与中国式现代化” 学术研讨会。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通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房剑森,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统战理论研究会会长蔡忠,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严爱云,市社会主义学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毛大立出席研讨会。

 

 

    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财务报告和新的章程等文件,选举产生了研究会第八届理事会和监事。在随后召开的第八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选举产生新一届研究会领导班子:蔡忠任会长,毛云琪、冉小毅、李骏、李渤、吴瑞君、陈明明、徐大振、游闽键任副会长,汪常周任秘书长。

 

    陈通代表市委统战部向新当选的研究会理事会和领导班子表示热烈祝贺,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研究会工作的市有关部门表示衷心感谢。陈通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要牢牢把握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方位和重要使命,深刻认识统一战线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承担的重大使命任务,深入开展理论研究,更好发挥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

 

    陈通表示,上海是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提出地,统战历史文化资源丰厚,统战理论研究资源丰富。要深刻认识统战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实施“上海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研究工程”,不断拓展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用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推动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培养一批优秀统战研究人才,建立一批统战研究基地,推动形成更加完备的上海统战研究体系和全市统一战线大研究工作格局。市统战理论研究会要继续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平台优势,为统一战线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王为松对研究会顺利完成换届,选举产生的新一届领导班子表示祝贺,肯定了研究会在加强和改进统战理论和实际工作研究,大力推进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指导,为我市统战理论研究工作创新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希望研究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聚焦统战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进一步加强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宣传和研究工作,为统一战线踏上新征程、实现新发展、展现新作为贡献上海学术社团的智慧和力量。

 

 

    研讨会邀请了全国政协委员、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周汉民,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熊月之,清华大学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建院院长颜海平,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陈明明,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成伯清,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汤亮等6位专家学者,聚焦会议主题开展研讨。

 

 

    周汉民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改革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成就和成熟经验,也是我们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离不开众人拾柴火焰高,离不开大团结大联合。只有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中国式现代化才能行稳致远。广大统一战线成员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要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把“责之重者”担在身上,勇于担当,勇于作为,加强学习,锤炼本领,致广大而尽精微,建真言而谋实策。

 

 

    熊月之认为,近代上海自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后,就是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居住着数量可观的外国人,对上海城市有高度认同感。这种成分的驳杂性,使得近代上海有着远比其他城市更为丰沛的国际统战资源。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驻中国机构,包括一直与中国共产党战斗在一起的宋庆龄等党外人士,努力而巧妙地对上海可以利用的国际统战资源进行了整合和提升,进行诸多了卓有成效的革命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搞统一战线,从来不是为了好看、为了好听,而是因为有用、有大用、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从中国共产党对近代上海统战资源国际性的综合利用来看,这话千真万确。

 

 

    颜海平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仁人志士追求民族独立、祖国尊严、世界和平、人类福祉的历史过程。数百年世界近代变迁史表明,独立、尊严、和平与福祉是拥有不同的语言文化文明传承的个体及群体共通的愿望。海纳百川是抵达最为深广的联合形态之路径,联合中生成的文化认同是最有效能的人心凝聚之源泉。由“促进中外文化文明互鉴”而“壮大知华亲华力量”要求我们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核心价值的跨文化呈现和呈现中跨文化认同的延伸扩展。如何以个体性、个别性、在灵动生命千变万化中呈现、体现核心价值,以唤起联结不同文明渊源的人们不同乃至最大限度的差异认同,是需要在由数千语种构成的世界语境中思考实践。核心价值具体化,就是文化能力的丰富化和延展度。中国式现代化超出人类迄今为止所了解的既定常规,蕴含着人类历史创新要求本身。在紧紧相连而又充满差异的世界中求发展,以跨文化的知识生产与交流合作能力为重心的人文教育和价值认同具有了更为清晰的历史功能和重要意义。

 

 

    陈明明认为,中国现代化事业是一个不断推进和拓展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意味着物质财富总量增长、科学技术发达的历史变迁,不仅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熟和定型,而且代表了一个深刻的革命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建构。中国共产党领导构筑的自主国家是中国现代化的决定要素;具有强大回应性、问责性机制的有效政府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持续的社会革命创造的平等社会是中国现代化的动力基础;以治理中心主义支持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没有一个自主国家,现代化只能是一种依附性发展;没有一个有效政府,现代化只能是一种低水平发展;没有一个平等社会,现代化只能是一种两极化发展,没有一个治理中心主义政策,现代化只能是一种跛足式发展。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于世界的普遍意义。中国的探索和经验是特殊的,又是普遍的,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

 

 

    成伯清认为,“最广泛”“大统战”“大团结”“大联合”以及“全体中华儿女”等统战工作新要求,需要我们以大视野和大思维来运筹统战工作中面对的问题。在社会组织的统战工作中不断加强党建引领是关键。加强社会组织的党建引领必须将之与发挥社会组织更大的统战作用联系起来,借此来夯实大团结大联合的社会基础。在通过社会组织促进社会团结方面,需要处理好“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各种类型和层级的社会组织,都可促进社会整合,尤其是在纵向行政体系之外,社会组织可以形成横向的社会纽带,进而强化社会团结。“人心”中最为关键的在于情感和意义,而社会组织在情感联结与意义赋予上都可发挥重要作用。

 

 

    汤亮认为,在全面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民营经济越来越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加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推动共同富裕、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团结大联合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大团结大联合是出发点,高质量发展是落脚点,终极的最大目标就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是党在新时代提出的导向性发展主轴,是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也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中之重。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其核心条件就是要集聚一批有着共同追求、具有年龄梯次优势的高质量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大团结大联合是一件知易行难的事,必须做好人的思想工作,要做到大团结大联合,就要处理好“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画出最大同心圆。承担着高质量发展重任的民营企业家群体,更要紧跟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团结联合周边的所有人,以最优异的工作,为新时代的统一战线增光添彩。

 

 

 

供稿 ▏学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