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11-25
11月17日,市编辑学会、市语文学会、市外文学会、市辞书学会联合举办“新文科建设与编辑出版工作研讨会”,旨在研讨新时代新文科建设的重要问题,探索新文科建设的方法和路径,加深学界与出版界交流,推动学术成果转化为精品出版物。会议由市编辑学会副会长陈雅赛主持。本次研讨会是上海市社联第十六届(2022)“学会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之一。
市语文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胡范铸在《语言学学科体系的重新思考》的主题发言中,以中国最早的对外汉语教师之一支秉彝先生在语言学学科体系中的贡献为线索,从什么是语言学、中国语言学知识的规训及其格式化效应、话语学知识体系的重新分析等三个方面反思了语言学学科分类以及研究的主要问题,也给我们重新思考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如何重新梳理各类文科学科概念提供了思路。
《当代外语研究》主编、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杨枫以《作为知识生产的编辑出版事业的自主性与创造性》为题,从外语翻译学术规范以及编辑出版的知识生产功能对现今的学术创新进行了反思,基于“研究”一词的滥用等现象,指出目前学术出版中的学术话语、学术规范的常见问题以及可能带来的学术陷阱,启发学者以及学术出版工作者需重新审视学术作品规范。
上海师范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贺的主题报告《数字人文、人工智能与新文科建设》重点讨论了人文学科与大数据相连的可能性、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出版界需要什么样的数字出版人才以及数字出版转型的路径,对出版界从数字、智能技术角度思考数字出版转型的具体方向提供了借鉴。
市编辑学会会长庄智象教授在总结中指出,本次研讨从不同角度审视了新文科建设的路径和方法,总结存在的问题,探索前进的方向,实现了跨学科互动,取得了预期的成果。他认为,在市社联“学会学术活动月”的大平台上,组织跨学会的专家学者就某一专题开展研讨,是多学科协同创新的有效途径,也是编辑学会推动学术成果转化为出版精品的重要举措。
供稿 ▏学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