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学会要闻 > 正文

【学会学术活动月】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主办“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 持续推进上海国际战略研究”学术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2-11-23

 

    11月15日,由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主办的“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 持续推进上海国际战略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举行,该活动也是上海市社联第十六届(2022)学会学术活动月项目之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国际战略研究的新要求、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新举措两个主题深入交流讨论。

 

 

    研究会会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严安林以“四个读懂”提纲挈领地阐述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进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的路径。一是“读懂二十大”。要全面、系统、深入地学深、悟透二十大精神。二是“读懂中国”。通过“读懂中国”,可以积极回应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对智库研究工作提出的“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三是“读懂世界”。即正确把握国际局势战略性发展大势。四是“读懂上海”。上海的国际战略研究需要立足发展上海,发挥上海优势,与上海具体实践相结合。

 

 

    同济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夏立平指出,二十大报告在外交工作方面对国际战略研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是如何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二是如何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三是如何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四是如何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五是如何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六是如何推进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七是如何在国际战略中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

 

 

    学会副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学研究所所长武心波总结学习二十大报告体会,一是内在超越。从根本上回归自我,立足于自己的逻辑体系和方法论体系。二是立足自我。首先要自我革命,由内而发,不断加强自身修炼和自我修养,不断自我净化、自我优化。其次要自我定义,通过对全球观与世界意识的自我定义,向世界敞开自己的胸怀,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以此来要求自己、影响世界、引领世界、指明未来。第三要自我选择。中国只要认真地做好自己,坚定地走好自己的路,就能发挥榜样的作用,以此来启迪人类,引领世界。

 

 

    学会副会长、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仇华飞就二十大报告谈了几点体会。第一,新形势下的中美关系非常值得思考,要从战略的高度和维度思考中美关系。第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真正的多边主义包含国际法、国际组织,例如由中国所倡导建立的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组织,以及联合国这个维护多边主义的平台,二十大报告中不断提到全球治理,要让它成为中国所主张的外交战略的真正的多边主义,而不是美国讲的排他性的,联盟式的,或者拉帮结派式的。

 

 

    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张家栋指出,要深刻理解二十大报告,对中国的国际战略进行更加深刻的、前瞻性的研究:一是要平衡好“中国眼中的世界”与“世界眼中的中国”之间的关系;二是要把握好世界大趋势;三是要把握好当前国际格局;四是要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及其在对外战略中的意义。他认为,中国是具有战略智慧的国家之一,无论经历多少风浪,最终能够在历史的汪洋大海中寻找到正确的航向。

 

 

    极地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邓贝西认为,极地现在成为全球战略博弈的一个重要组成,与二十大报告所提到的我国面临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相印证。在我国极地事业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的时候,西方国家的极地政策出现了明显调整。在极地领域对我国集体遏制的企图已经形成。二十大报告为未来的极地研究指明了方向。

 

 

    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学所研究员王震首先分享了学习二十大报告的体会:一是报告中关于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方面的内容有明显增加;二是报告结合当前形势发展提出了一些全新的重要判断和新命题;三是在国际问题上的立场更加明确。他进而提出研究国际形势和国际战略需要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宏观走向亟待战略界开展更多深入研究;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一批重要的新概念和新命题需要战略界进行具体而微的细化研究等思考。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副所长赵隆就如何在对外工作中贯彻中国式现代化发表了看法。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二十大报告的重要概念之一,中国式现代化中列出的“走和平发展道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外交工作直接相关,在对外关系研究中要加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要更深入地研究中国倡导的全球伙伴关系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要更深入地研究中国式现代化与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关系;要更深入地研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关系。怎样在对外关系中更好地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值得国际关系学界、国际战略研究界深入探讨。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忻认为,国际传播工作可以用“16字体会”总结:干在实处、踏在点上,光明磊落,坚持创新。要通过学术探索和政策研究,形成国际传播产品,源源不断地把中国为动荡世界的稳定性和建设性输送出去。二十大对国际话语主权的理论建构起到引领作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论述体系,有力彰显自信自强的话语主权意识。她表示,要站稳中国立场,用高质量的国际传播产品,建构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会长杨洁勉在总结中认为,在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国际战略研究要有长期目标,就“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反复讲,要常讲常新,不断增添新内容;要有中期愿景,要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今后五年到十年,要强调包容、共存、平衡;从方法途径上,要以身作则,坚持多边主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及借鉴国际经验;在传播和交锋方面要“干在实处”,不但要看到战略的对立,还要看到战略的互补;要形成国际战略研究的上海特色,重视实践、守正创新、培养人才。

 

 

 

供稿 ▏学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