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学会要闻 > 正文

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举办“俄乌冲突、全球政治经济转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2-05-19

    5月7日,“俄乌冲突、全球政治经济转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学术研讨会在线举行,来自京沪两地的2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研讨。会议由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与欧亚研究院共同主办。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长刘军、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许宏分别致辞,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波主持会议。

 

    在主旨报告环节,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认为,俄乌冲突背景下,欧洲各国态度不一,总体呈现内政化、再意识形态化、再军事化、再大西洋化等特点。欧洲孜孜以求的战略自主遭遇挑战,但各国的应对策略尚在变化之中。

 

    从国际传播、对外沟通的角度看,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表示首先要占据道义的制高点,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并强调大国应言行一致、义利兼顾。

 

    关于中国如何应对俄乌冲突,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洁勉将之分为“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和有所不为之间”三个层面:“有所为”就是要坚持促进世界和平的秩序建设和体系建设的总方向;“有所不为”就是不能够放弃“劝和促谈”的理念;“有所为和有所不为之间”是一定要把握好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乌克兰危机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国际关系、全球事务更是充满着变数。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表示,在俄乌冲突的大背景下,中国需保持战略定力,一个前提是对当前基本的走向、各类争端当中所出现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范畴进行深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劝和促谈。此外,中国也要坚决捍卫自己的正当利益。

 

    专家报告环节由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常务理事、华东师范大学白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贝文力主持。

 

    上海欧洲学会会长徐明棋表示,新冠疫情背景下的地缘冲突导致经济增长率放缓,同时加剧了结构性通胀,全球经济面临“滞胀”风险。如果中国能够保持定力,秉持对外开放、推动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能获得新机遇。

 

    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余建华表示,俄乌冲突之下,全球金融、能源、粮食安全问题凸显,冲突对欧亚地区与全球范围世界格局、国际秩序、大国关系、全球化进程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国际政治学界研究的重要现实课题。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万广华重点分析了俄乌冲突如何影响全球经济,短期影响主要体现在通胀和粮食短缺,中期影响涉及粮食安全和滞涨,长期来看可能会导致出现一个撕裂的世界。

 

    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教授毕洪业认为,俄乌关系紧张的根源是由于俄罗斯与欧洲身份认同差异所引发的本体安全威胁,借助与西方国家的持续冲突,俄罗斯试图保持其在周边国家的主体地位,以维护其本体安全,这是乌克兰问题及俄乌关系难以走出困境的根源。

 

    上海政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杨友孙表示,当前国际冲突应对中出现了“反外交”强化的趋势。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中国应当坚持多边主义,努力在国际舞台发出自己的声音。

 

    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郑洁岚从俄罗斯的政治、外交、经济和安全四个角度展开,探讨了俄乌冲突对后苏联空间的影响。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郑润宇介绍和评价了俄军与乌军在当前军事冲突中的表现和特点。

 

    研讨会闭幕式由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秘书长姜睿主持。学会前会长范军教授在总结发言中表示,俄乌冲突深刻地影响了冷战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应从“长周期”的视角反思全球转型的机制选择,构建真正包容性、而非排他性的多边主义机制。

 

 

 

供稿 ▏学会处       编辑 ▏许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