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学会要闻 > 正文

上海市外文学会举行2021年年会暨“国际传播能力与外语学科内涵建设”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2-02-17

    2月12日,上海市外文学会2021年年会暨“国际传播能力与外语学科内涵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成功举办。本次年会由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来自沪上23所高校的4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250余名专家学者线上参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本次年会开幕式由学会副会长彭青龙教授主持,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欧阳华致辞。

 

 

    学会会长查明建教授做学会年度工作报告,他指出,外文学会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勇于开拓创新,开展了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获得社会和学界一致好评,学会将继续密切关注外语学科的发展新趋势,激发带动全体会员,牢记初心、砥砺前行,持续推动外语学科和外语教学高质量发展。

 

    开幕式后,三位专家代表作大会主旨发言。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黄友义译审强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国际传播和外语学科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他通过案例分析,说明当前讲好中国故事要牢记中外理念、中外语言、中外文化习俗的巨大差异,牢记中国译者的国家立场和时代使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编审指出,出版社作为文化企业,要积极服务国家中华文化走出去、走进去以及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重大战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对外语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期望未来能与学会、各高校在文化走出去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袁筱一教授围绕翻译研究与国际传播发言指出,国际传播已然成为热点问题,叙事和话语变得尤为重要,今天的传播就其概念而言是一种主动的建构行为,这与历史上翻译发生之初的境况不尽相同,并从翻译与国际传播的概念异同辨析入手,思考了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翻译研究。

 

 

    在院长论坛上,四位专家做了交流发言。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王欣教授认为国际传播能力是新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显性要求,对外语专业而言,对外翻译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高级写作能力是国际传播能力的主要内涵,其培养路径包括教学学术共同体的建构以及外语的跨学科融合等。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院长温建平教授认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大势,外语学科必须积极应变,主动求变,从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为外语学科建设做好准备。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郑咏滟教授立足复旦大学外文学院“一流学科”建设,探讨综合性大学外语学科内涵建设的特色,介绍了复旦在高质量翻译和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方面的做法。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尚新教授认为,外语学科应在不断加强外国语言文化研究和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基础上,主动协同国际传播学科、人工智能学科以及媒体行业等,积极参与国际传播理论构建,建构“大外语”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吴赟教授做总结发言,期盼各高校外语学科在理论研究、国际传播实践和人才培养方面聚焦自身特色和问题意识,实现中央与地方、国内与国外、机构与个人、高校与行业之间的联动与合作,协力打造外语学科对接国家战略发展的新内涵,进而为增强文化软实力做出中国外语人的应有贡献。

 

 

 

供稿 ▏学会处       编辑 ▏许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