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学会要闻 > 正文

上海市WTO法研究会举办“新形势下服务贸易新规则新问题”专题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1-12-20

    12月17日,以“新形势下服务贸易新规则新问题”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此次会议由上海市WTO法研究会、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海上丝路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会议邀请了政府部门、业界以及经济、法律等领域的专家近20人共同就服务贸易发展新问题、新规则开展深入研讨,共同研究新的全球服务贸易规则对上海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影响、新冠疫情对服务贸易的影响、WTO改革和自贸区(港)建设、服务贸易规则的发展趋势等议题,为国家和上海市服务贸易发展建言献策。

 

 

    上海市商委服务贸易处副处长杨曜作了“关于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规则趋势的若干思考”为题的发言,详细论述当前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规则的发展趋势,提出RCEP对现有规则的挑战和机遇,学者需要探讨怎样的开放体系、开放什么、如何开放等一系列问题。强调服务贸易的发展不仅对其自身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提高我国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有重要意义。最后指出数字贸易规则处在一个动态调整和形成的过程中,不管是业界还是学界,都应努力为数字贸易规则的建立和完善发挥作用。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蓓文的发言以“制度型开放与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政策实践”为主题。她指出了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经济治理出现四大新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疫情后“西方模式”和“中国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指出从长期来看,“西方模式”和“中国模式”将在"互动”与"合作"中并存,且呈现渐进式的发展。

 

    主旨发言后举行了第一场专题讨论,由市WTO法研究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胡加祥教授主持。

 

 

    上海社会科学院汤蕴懿研究员以“上海新兴服务贸易发展及趋势”为主题展开,她认为产业结构引发的贸易结构变化,特别是在制造与服务的深度融合下,全球价值链与技术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的以服务方式呈现。未来新兴服务贸易发展将呈现“以需求为导向,高附加值,高成长值,数字技术叠加”四大特点。对于上海而言,要更加关注在新兴服务贸易中的份额,同时围绕上海五个中心建设、重点产业竞争力升级,在人才、金融、知识产权和数据流动等“高端”要素上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同时提升话语权。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石静霞简要提炼了CPTPP协定的核心服务贸易规则。她认为服务贸易规则和相关市场开放承诺是CPTPP协定的主要成就之一,有超过1/3的章节与服务贸易相关。总体上看,CPTPP增加了服务贸易的透明度和政策确定性,缔约方的服务承诺涵盖较多贸易伙伴在更多服务领域的承诺。同时,CPTPP包含的新规则也增强了服务的市场准入。她重点解析了第10章的跨境服务贸易规则,并结合上海和海南制定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进行了分析,指出对标国际经贸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通过制订自主自由化的国内清单,为我国采用负面清单承诺模式的国际协定谈判积累开放实践和经验总结。为此,应改变国内清单和国际清单两张皮的情况,这需要在制订国内清单时对所有涉及服务贸易的措施进行全面深入的梳理,并对照所涉国际义务、措施的具体体现、适用层级等内容进行精细化列表。最后,她提及CPTPP第14章电子商务章节的关键义务,包括通过电子方式进行的跨境信息传输和禁止要求计算设施本地化,以及我国未来在加入谈判中需注意的问题。

 

 

    上海商务发展研究中心的张娟副主任以“自贸港建设与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为题作了主旨发言。海南跨境服贸负面清单是顺应服务自由化趋势,对标高标准国际协定的一项制度型开放安排。与市场准入、外商投资准入两张负面清单不同,海南跨境服贸负面清单列出了境外服务提供者通过跨境交付、境外消费、自然人移动三种模式的特别管理措施,并注重与其他法律法规的衔接,体现了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开放、透明、可预见性原则。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宋锡祥教授围绕“欧式自贸协定在服务贸易领域的新模式与特色探究及其启示”进行报告。在负面清单、市场准入、跨境自然人流动等方面宋锡祥详细论述了“欧式自贸协定”在服务贸易领域的新模式和特点。最后通过总结欧式自贸协定的经验和我国有关申请加入TISA谈判的经历,对我国建立和完善自贸协定规则提出了有益启示。

 

 

    第二场专题讨论由市WTO法研究会名誉会长、复旦大学院法学院张乃根教授主持。

 

 

    上海海关学院《海关与经贸研究》赵世璐编辑在线上作了题为“海关监管与服务贸易发展”的报告,指出海关业务及监管对服务贸易长远发展存在深刻影响。一方面,从服务贸易发展与海关监管出发,详细论述服务经济环境下,需要怎样的海关监管这一问题。并以“保税维修”为例展开论述海关监管与服务贸易发展。另一方面,从数字贸易发展与海关监管出发,详细论述了贸易方式和贸易对象逐渐数字化进而衍生出的数字贸易测度与统计问题、数字贸易的税收征管问题。最后对数字技术对海关法典化的影响做了展望。张乃根对赵世璐的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充分肯定了研究课题的重要性。

 

 

    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沈秋明教授结合自身研究方向,以“自贸港建设框架下我国海运服务开放新趋势”为题作了汇报。重点指出沿海捎带可以通过业务把“蛋糕做大”,优化外籍船公司的竞争,助力环境“双碳”,为临港新片区发展开启好头。他指出沿海捎带对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这样的“硬实力”和规则制定,争端解决这样的“软实力”存在的新冲击是未来值得思考和关注的问题。张乃根点评是“身在临港讲临港”,研究问题非常清晰。

 

 

    上海政法学院教授殷敏指出,传统国际贸易法主要包含多边贸易体制规则、区域贸易协定和调整平等主体当事人之间的国际贸易私法规则。数字贸易的发展对传统国际贸易公法和国际贸易私法带来巨大冲击。对于数字贸易的观点,美国坚持数据跨境自由流动,认为数字产品非歧视,掌握最先进的源代码,攫取最大利益。欧盟坚持个人隐私保护,坚持“文化例外”。在中国数字贸易课题仍较为前沿,尚需深入探讨。传统国际贸易私法也难以适应数字技术的渗透。数字贸易不单单是数字产品的贸易,更是全部贸易环节的数字化。以实体货物贸易为主的传统国际贸易私法难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将面临巨大挑战,比如买卖环节智能合约代替电子合同及纸面合同,数字产品的运输对传统国际贸易法的货物审核提出了挑战、数字贸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比如黑客攻击、数据丢失,网络故障等对传统保险法的挑战、数字货币支付对传统国际贸易中的汇付、托收、信用证、国际保理等支付方式产生挑战。

 

 

    围绕“从服务贸易的角度看免税购物经济发展”,市WTO法研究会副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李小年研究员分享了近期的决策咨询研究成果。李小年指出,后疫情时代免税经济作为旅游零售的重要分支,对国内大循环有重要的消费支撑作用,对国产品牌走向国际也有重要意义。同时,免税经济不仅能带动服务贸易发展还能带动货物贸易增长。免税业是国际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应进一步对内对外双向开放。

 

 

 

供稿 ▏学会处       编辑 ▏许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