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学会要闻 > 正文

上海市世界史学会举行2021年学术年会

发布日期:2021-11-16

    11月6日,上海市世界史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六届青年论坛与第七届教学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是“文明互鉴与跨国交流”。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研究机构的60余位专家学者和青年才俊出席大会。

 

 

    学会会长、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向荣教授回顾了近一年上海市世界史学科的发展状况,对华东师范大学认真组织本次年会、各位老师和同学热切支持表示感谢。学会秘书长、复旦大学历史学系金寿福教授作学会工作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沈志华教授作题为“谈谈冷战起源与德国问题——最近研究的几点体会”的主题报告,从经济冷战角度探讨冷战起源,提出美苏战后对德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出于对战后赔款等经济方面的考量。

 

    学会副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所长郭长刚教授作题为“全球史视域下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报告,系统阐释了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的崩坏动因,以及中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重要地位与角色。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孙遇洲博士聚焦“冷战史新研究”语境下的中非现代关系史”,梳理了苏联解体后冷战史新研究背景下的第三世界研究,认为多元叙事的中非关系史需进行多样考察互动。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郝江东副教授从中、苏两国两党层面介绍东北抗联教导旅的整编、发展和建制,分析了东北抗联教导旅组建过程中的苏联因素。

 

 

    上海师范大学张瑾副教授在围绕非洲水权的祛魅与旁落——19世纪欧洲殖民扩张与非洲资源控制权的易手,讨论了“水”在非洲传统社会精神和自然中的重要属性。

 

    上海大学刘招静副教授在“跨学科视阈中的欧洲中世纪经济伦理研究——基础、问题与前景”报告中从观念理论、经济学、心态、法学等多学科角度详细介绍了中世纪教会的经济伦理塑造。

 

 

    上海交通大学杨婵副教授以英国政府对二战远东英侨的政策为例,指出英国政府在二战时期及战后对远东英侨并非不闻不问,不过囿于多种因素如日军的不合作、英国政府的自身限制等,导致英国政府举措多不尽如人意。

 

    本届年会是上海市世界史学界的一次盛会,既推动了各高校机构世界史学科的合作互鉴,也促进了世界史研究的交流对话,更带动了世界史深入中学课堂一线,对国内世界史人才的培养、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都产生了积极意义。

 

 

 

供稿 ▏学会处       编辑 ▏许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