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11-12
11月5日下午,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等联合主办“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青年论坛在上海社科会堂举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青年才俊等30余人出席论坛。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董玉山指出,召开本次青年论坛对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具有特别意义,要更好地从伟大建党精神的发展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提升马列·科社及党史党建等学科的研究水准。他强调,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始发地,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起源地,有125年办学历史的上海交通大学也满载伟大建党精神的红色基因,交大学生为上海解放、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时代青年应有的贡献。
市党史学会会长忻平表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研究伟大建党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以伟大建党精神统领党的精神谱系,推动伟大建党精神研究新高度。上海有着党史研究的富矿,也是党史研究的重镇,从社会主义青年团到渔阳里共产主义小组再到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都是在上海形成。中共四大提出“支部”,中共五大设立监察委员会,俞秀松的家人在海外发现《工人之路》刊物等也为党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和依据。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依托上海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条件,青年人要在党史研究成果和教育方面不断努力,多去研究相关课题,成为具有上海特色的党史专家。
会议主题发言分为上下两个半场。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顺以“伟大建党精神的政党逻辑及世界价值”为题,认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奠基发展壮大的一种历史自觉、能动创新和实践理性,其本身就贯穿着“政党起源-政党功能-政党意志-政党认同”式政党逻辑,蕴含着共时性横向化的广阔世界价值,为世界其他政党提供“长期执政”的重要镜鉴启迪。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贾微晓作了题为“建党精神的文化意义——论建党文化的内涵与构成”的主题发言,从理论高度解读建党精神与建党文化的内涵与逻辑联系,并从文化内涵、元素、表现、本质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建党文化的构成。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马楠以“建党精神如何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为切入点,认为“纲要”课在应对历史叙述之挑战时关键是教者和被教者双方都要建立起应有的“历史崇高感”,进而阐发融入“纲要”课需从伟大建党精神的信仰力量、践行精神、品格彰显三方面着力。
徐汇区委组织部、党史研究室沈萍以“流量时代以伟大建党精神把稳思想之舵”为题,从接地气、重实践、讲创新三方面叙述创新理论同群众语言、实践需求、创新方式结合的必要性,并结合基层工作经验论述在向基层群众宣讲时要以伟大建党精神掌控好流量时代发展之“舵”。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杨阳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角度论述伟大建党精神和党的建设二者间互为表里的高度契合,进而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引领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需从动力支撑、路径指引、创新机制三方面着手。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魏旭作了题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人精神上由被动到主动的转折”的主题发言,并就重塑现代化探索的精神风貌、明确推动民族复兴的进取方向及注入开展社会革命的不竭动力三大模块展开论述。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魏华以“推动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思政课’育人格局”为题作交流发言,他认为准确讲好“大思政课”应通过伟大建党精神构筑“大思政课”思想高地、引领“大思政课”育人力量、激发“大思政课”育人方向三方面入手,以此破解新时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密码。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张仰亮系统阐述了“建党精神的研究现状、拓展空间及其时代价值”,通过梳理学界目前的研究现状,他认为尽管建党精神的主要内容和时代价值等问题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还存在一些进一步深入探讨的空间,并阐发了大力传承和弘扬“建党精神”的极端重要性。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李瑞奇以“伟大建党精神的审美意蕴”为切入点,论述了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信仰之美、价值之美、品格之美、道义之美,并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角度,阐释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赖锐以“时空视域下的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构建”为题,他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切入,生动阐述伟大建党精神与党的精神谱系在不同时期的空间视域下经历的四次飞跃,是一个由点、线、面到新时代走向世界的历史过程。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黄龙以 “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头活水”为题,他认为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源,在中国共产党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展现,并得到验证及丰富发展,并详述了建党精神的四个方面内容在新时代条件下的充分表达和鲜活展现。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孔亮以“认同、引领与探略:伟大建党精神之于高校思政的三重审视”为题作交流发言,她从政治、理论、文化三重认同阐述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的亟需性,并从对理想信念、文化传承、斗争精神和青年使命的引领论述二者间的相符性,进而详述通过基础性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以使二者融入更加全面、深入和持久。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福进作会议总结,他对青年学者的发言高度赞赏,将学者发言凝练为四个方面,一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探究,二是伟大建党精神如何融入思政课探赜,三是伟大建党精神与建党文化关系探讨,四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大众化传播探析。
与会专家表示,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召开此次青年论坛具有深刻意蕴和实践价值,论坛从政治高度、历史维度、理论深度、实践效度四个维度深入探讨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研究范围不断深入、细化和拓展,将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供稿 ▏学会处 编辑 ▏许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