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学会要闻 > 正文

【学会学术活动月】“伟大建党精神与新四军铁军精神”学术研讨会举行

发布日期:2021-11-12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深入研究和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进一步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新四军的故事,探讨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功能,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和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了“伟大建党精神与新四军铁军精神”学术研讨会。本场活动是上海市社联第十五届(2021)年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之一,来自高等院校、新四军纪念馆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云分别致辞。与会学者围绕伟大建党精神的逻辑层次和现实意义、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功能、铁军精神的基本内涵和逻辑生成、建党精神与铁军精神的关系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王为松表示,铁军精神起源于光荣的北伐时期,践行于不朽的抗战岁月,传承于艰苦的建设阶段,弘扬于伟大的改革开放新时代。听党指挥,铁的信仰;报国为民,铁的担当;逆境制胜,铁的意志;集中统一,铁的纪律是对铁军精神的精确描述。铁军精神在上海的解放、建设、改革开放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步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铁军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光辉而生动的写照,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梅兵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四军将士在华中敌后战场英勇杀敌,屡建功勋,铸就了铁军精神。对党忠诚、听党指挥是铁军精神的灵魂;英勇作战、不怕牺牲是铁军精神的核心;顾全大局、敢于担当是铁军精神的本质;意志顽强、纪律严明是铁军精神的基石。铁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伟大建党精神在华中敌后抗日战场的具体体现和丰富发展。

 

    张云认为,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中尽管因时因地因人因势的不同,所反应的精神的形态各异,但思想本质、精神的内涵、政治品格、理论的特征是一脉相承的。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发扬光大,是伟大建党精神延伸的光辉结晶。

 

    在主题发言环节,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刘苏闽,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名誉会长阮武昌,解放军总政治部原副主任童世平先后发言。

 

    刘苏闽认为,新四军铁军精神是党和人民军队传统的革命精神与新四军抗战具体时间相结合的产物,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发扬光大和鲜明运用。他将铁军精神概况为5个方面:听党指挥、坚守信念的军魂意识;忠诚使命、救国为民的宗旨情怀;英勇善战、奉献牺牲的钢铁意志;团结一致、严纪守法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务实创新的进去精神。铁军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时代向前发展,精神永葆青春,铁军精神永放光芒。

 

    在阮武昌看来,新四军是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是执行党所赋予的各项任务的武装集团。体现着新四军精神风貌的铁军精神,与建党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建党精神的重要谱系。也因此,“今天我们在深入学习建党精神的时候,便紧密结合着铁军精神来进行学习,让这两个不可须臾或缺的精神血脉代代相传。”

 

    童世平对如何深入建党精神作了阐述,他认为一是要研究伟大建党精神在我们精神谱系当中的地位和作用。伟大建党精神是一个纲,又是一个核,是中国共产党整个精神谱系的精神要义。二是要紧密的结合百年党的伟大历程和伟大实践展开研究。这是因为伟大建党精神是实践的产物,同时又指导实践。三是要研究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核心可以概括为立党为公,服务人民。四是要聚焦伟大建党精神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的重点。

 

 

    在交流研讨阶段,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齐卫平、丁晓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张远新、陈挥,复旦大学教授周晔,上海理工大学教授杜仕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授于凯,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教授徐光寿,上海商学院教授陈志强,《解放日报》栏目主编王多,新安旅行团纪念馆馆长顾学让,茅山新四军纪念馆馆长孙志军等分别从多个角度谈了自己对伟大建党精神和铁军精神关系的认识。

    齐卫平认为,“建党精神”既是一个历史概念,又是一个贯通历史、现实、未来的综合概念,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不仅是居于首位,而且是排在上位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既是重大的理论研究命题,也是重大的实践命题。

 

    丁晓强认为,铁军精神在叶挺独立团时期就已经孕育。铁军精神“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团结,铁的纪律,铁的作风”四个方面非常简单明了。他认为,对党忠诚,听党指挥应该是铁军精神的第一精神;为民服务,为民奉献则是铁军精神的基本精神;英勇奋斗,果敢担当是对铁军的最好说明;统一战线和民族团结是铁军精神最鲜明的特点;铁军精神中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以智建军,文化强军。

 

    周晔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90、00后两个群体的重要回信,培养党的精神谱系忠实传人”为题,阐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功能,寄语青年继续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要求青年学好马列主义,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杜仕菊认为,“不负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要求。这是它的理论基础,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同时,“不负人民”还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价值理念。这是它的历史逻辑。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要做到“不负人民”,就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它的实践逻辑。即“不负人民”不能仅仅在口头上,更要表现在实际工作中,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

 

    于凯认为,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方向的保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巨大的思想力量。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踏实、务实的实践探索精神。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价值遵循和组织保障。

 

    徐光寿认为,中宣部公布的第一批精神谱系有46种精神,可以分为五个类型。第一个类型是伟大建党精神,第二个类型是16种革命精神,第三个类型是11种建设精神,第四个类型是9种改革精神,第五个类型是8种新时代的精神。

 

    陈志强认为,要将伟大建党精神体现的共性贯穿于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华东师范大学郝宇青教授认为,今天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也与一系列弱化、虚化、边缘化党的领导的情况有关,也就是说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王多认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四个方面逻辑非常清晰,一是坚持真理和坚守理想,这是从思想和理论高度的认识。二是可以从实践层面对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加深认知。三是要从对外层面上认识不怕牺牲、勇于斗争。四是从对内层面上认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供稿 ▏学会处       编辑 ▏许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