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11-03
10月30日,上海市演讲与口语传播研究会举行“互联网时代人际沟通与语言艺术”学术研讨会。本次活动为上海市社联第十五届(2021)“学会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之一。
研究会副会长巩晓亮以“口语传播功力与魅力人格的构建”为题作主旨演讲,他认为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口语传播成为重要议题,其原因就在于合作已成为重要的生产生活方式,技术发展克服了口语的不足,口语也回归到了传播的核心。因此人人都需要加强自己的口语传播能力,面对镜头做好语言表达,从“清、情、请、亲”四个方面学习传播技术,提升“抓耳、明了、动情、入心”的能力,构建属于自己的魅力人格体。
研究会秘书长林毅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为现场听众作题为“新媒体环境下的口语传播”的演讲。他认为,过去40多年中国家庭主要媒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媒体技术把口语传播的众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也把口语传播从小众变成了大众、从流失变成了留存、从完整变成了片段,口语传播者需要不断加强自身传播能力和传播素养,既要做好“专业的事”,又要做好口语传播的教育普及,积极传播正能量。
研究会学术专委会副主任姚俊吾在发言中谈到,人类的生产生活高度依赖沟通且非语言传播也能沟通并产生共情,准确地识别微表情和身体语言,有助于在沟通中占据优势。此外,他还阐述了人工智能在口语传播领域的具体应用。
研究会高校专委会副主任陈静聚焦口语传播实践领域,围绕“网络直播中的沟通技巧”,通过具体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吸引注意、建立共情、挖掘需求、口头写生等实用沟通技巧。
研究会副会长郑欢对演讲逐一点评,她认为,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传播者越来越多元化,口语传播的表现形式也更加丰富,因此需要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下口语传播的特征与发展规律,推动专业和行业发展。
在随后的交流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分别从各自专业领域解读了口语传播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性,也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了对人际沟通与语言艺术的理解。
据悉,“互联网时代人际沟通与语言艺术”学术研讨会已成功举办十余届,不仅在学术理论上深入研究,在指导实践上也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提升口语传播工作者的能力与素养具有积极作用。
供稿 ▏学会处 编辑 ▏许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