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学会要闻 > 正文

【学会学术活动月】“多学科视野:建党百年与百年上海”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

发布日期:2021-11-02

    10月30日,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上海市历史学会、上海市哲学学会、上海市伦理学会、上海东方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多学科视野:建党百年与百年上海”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市社联群言厅举行。本次会议是上海市社联第十五届(2021)“学会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之一。会议由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汪澜主持。来自相关学会和高校的专家学者60多人与会。

 

 

    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汪澜在致辞中指出,在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中举行本次学术研讨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和建党精神的起源地,上海近百年的城市巨变是我们党百年风雨历程的一个重要的缩影和见证,围绕“建党百年与百年上海”这一主题进行学术研讨,目的是进一步讲好党的历史、上海的历史,从多学科的角度阐扬红色历史蕴含的思想、理论、经验、成就,引导干部群众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

 

    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陈正兴作题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奋斗•永远向前”的主旨报告,他结合自身成长和工作经历,回忆党和政府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为解决上海城市快速发展中出现的住房紧张、交通拥挤、污染严重等矛盾,根据群众呼声,坚持并加快改革步伐,终于取得显著成效的往事。一组组对比数据,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深刻内涵。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在题为“中共在上海建党的红色历史空间”的主旨报告中,综合分析了大量史料,论证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红色革命的历史是上海城市的重要文脉。上海建党的众多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是承载红色历史的重要空间。这些中共建党的初心始发地,也是独一无二的红色历史地标,形象而直观,丰富且独特,具有强烈的感召力。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高惠珠、上海电力大学教授李家珉的“论海派文化和党的诞生地的内在关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报告,论证了海派文化内在的包容性、规则意识和工业文明特质为上海成为党的诞生地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复旦大学教授戴鞍钢以“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与上海统一战线——聚焦1949年上海工商界”为题发言,通过回顾历史,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政治优势和巨大感召力,广泛团结上海工商界爱国进步人士,同心协力迅速实现上海经济形势得好转,有力地推进了全国的解放。

 

    复旦大学教授吴新文作题为“中国共产党对上海城市主体性的重建”的发言,他认为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之城,中国共产党对于上海城市主体性的重建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把一个光怪陆离、四分五裂的旧上海变成了一个生机勃勃、前景光明的新上海,实现了上海的浴火重生。

 

    上海市历史学会会长章清在会议总结中谈到,各位专家学者的报告或致力于发掘党的百年历史所展现的经验与成就,或立足上海百年历史展示城市的性格和精神,或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为我们展现了建党百年与上海百年历史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激励我们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会议气氛热烈,与会者纷纷表示将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继续大力弘扬党的初心使命和奋斗精神,深入研究阐释党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的辉煌历程、创造的精神丰碑和精神谱系,让流淌在城市血脉中的红色基因赓续相传、永放光芒。

 

 

 

供稿 ▏学会处       编辑 ▏许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