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学会要闻 > 正文

【学会学术活动月】上海市犯罪学学会等举办“企业内控与反舞弊第三届行业峰会”

发布日期:2021-11-02

 

    10月29日,由上海市犯罪学学会等主办的“企业内控与反舞弊第三届行业峰会”暨探索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内控与反舞弊大虹桥论坛在上海举行。本次活动也是上海市社联第十五届(2021)学会学术活动月”项目之一。

 

 

    上海市长宁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林子岳在致辞中谈道,上海市犯罪学学会在峰会平台建设和日常工作开展中作出了很多贡献、取得卓越成绩,包括每年推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企业员工舞弊犯罪司法裁判大数据报告》、日常发表与内控反舞弊专业相关的学术文章、每年举办行业峰会、增进校企联动工作、助力企业内审监察部门的发展等,对塑造清正廉洁的社会风气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本次峰会也是大虹桥法治论坛的组成部分,响应上海市政府“数字化转型”的一号课题,今年的大虹桥论坛将视角聚焦于“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内控与反舞弊”。“具体到企业内控与反舞弊工作中,数字化转型的意义也无处不在。”他从企业内控与反舞弊管理的前、中、后端的工作场景出发,阐述了数字化的应用与影响,也谈及政府层面能够提供的帮助和支持。此外,他也鼓励专业机构、学术机构对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加强研究,例如数据收集、存储、传输过程中的合规,企业调查权与员工隐私权之间的平衡等,要积极探索、寻求创新方案。

 

    会上,中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犯罪学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魏昌东研究员,华东政法大学王戬教授,上海星瀚律师事务所企业内控与反舞弊法律中心负责人汪银平律师分别作题为《企业白领犯罪的司法趋势》《反舞弊调查取证与刑事司法衔接问题》《2020年度中国企业员工舞弊犯罪司法裁判大数据报告》的主旨演讲。

 

 

    魏昌东谈到,企业内控与反舞弊工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舞弊行为调查方面,从最初的不敢查、不会查,到现在越来越深入地分析怎么查。在从业人员方面,很多企业从法务、人事、IT等岗位兼任,到设置了内审、监察、合规、风控等岗位,这些职能部门联合在一起,合力完成对舞弊案件的查处,“这也在提醒我们,企业内控与反舞弊的重点研究问题已经从简单的如何发现舞弊行为,延伸到了如何固定舞弊犯罪线索、合规地开展舞弊调查、与司法实务有效衔接等。”今年3月,《刑法修正案(十一)》及最高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正式实施,新规中,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侵犯商业秘密罪这四个典型舞弊罪名的量刑标准、刑罚种类等都有重要变化,明显加大了对企业内部发生舞弊行为的惩治力度,为企业维护自身权益、挽回损失创造更有力的法律保障,值得从业者重视。

 

 

    王戬表示,舞弊是长期以来困扰商业组织的重大难题,给资本市场运行与企业发展带来重大威胁。舞弊行为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的同时,也沉重打击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但是,企业在应对舞弊案件时,常常受制于取证能力弱的影响,进而无法使案件移交司法机关,具体表现包括:不了解案件特征、不了解证据特征、不了解证据类型、不了解取证方法、不了解证据要求。随后,他结合具体案例,谈及与刑事司法证据对接的视角并引出证据如何取得和使用的问题,并在分享物证、书证、证人证言等传统证据取证程序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职务犯罪案件证据收集审查基本要求与案件材料移送清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实施条例》、《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电子数据取证规则》详细阐述了“辨认”与“电子取证”两种较为新型的证据及其取证、应用要领。

 

 

    汪银平认为,2020年,经过司法裁判的企业员工舞弊案件共4164 例,较2019年统计的3995例增长4.23%。2020年舞弊案件共涉及被告人5185人,较2019年统计的4614人增长12.38%。2020年舞弊案件涉及金额总计75亿余元,平均案值约180万余元,与2020年度的总额73亿余元、平均182万余元数据相差不大。其中,职务侵占案件、挪用资金案件占比较大,需要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

 

    在“数字化管理场景下的舞弊调查与司法鉴定”为主题的分论坛上,奇安信盘古石取证产品总监、移动终端电子数据取证技术专家吴汉迪,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上海辰星电子数据司法鉴定中心主任助理、电子物证领域能力验证专家管林玉,上海文检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文书鉴定高级工程师竺亚敏,上海星瀚律师事务所电子取证专家周晓鸣分别作题为《iOS取证技术在企业调查中的应用》《电子数据司法鉴定实务》《文书司法鉴定在企业内控与反舞弊中的应用》《代码中的秘密——反舞弊电子数据调查案例解析》的报告。

 

 

    吴汉迪介绍了iOS系统发展与安全机制、iOS取证的核心技术,并结合若干现实发生的典型案例,与在场听众分享了iOS取证技术在企业调查中的实践与意义,最后展望了技术发展的趋势——安全技术对抗与万物互联、云端调查及隐私合规等问题。

 

 

    管林玉介绍了电子数据司法鉴定的基础信息,包括电子数据的定义与范围、电子数据司法鉴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及鉴定委托所需的材料;结合案例讲述了电子数据的特征、子数据司法鉴定标准的应用。

 

 

    竺亚敏重点讲述了企业内控与反舞弊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几种鉴定内容:笔迹鉴定、印章印文鉴定、篡改(污损)文件鉴定和朱墨时序鉴定,强调文书司法鉴定在企业内控与反舞弊中的作用包括发现线索、固定证据;维护企业内部的正常秩序;为案事件的正确定性和处置提供依据;为仲裁和诉讼的举证作准备。

 

 

    周晓鸣结合反舞弊电子数据调查过程中的大量新型实例,对程序、文档、日志中的秘密,网盘记录的解析、招投标的风控排查以及网络攻击溯源等方面展开分析。强调了前置内控的重要性和重调查轻预防的现状;检材数据原始型、完整性的保护;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巨大作用和潜能;企业、司法、技术多领域的深度合作,对行业发展颇有启发意义。

 

 

    在主题为“新形势下的反舞弊难点问题研究”的分论坛上,中芯国际副总裁、首席审计官毛武兴分享了《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与内部审计实践》。他以“安然事件”引入,指出:要改变公司治理机制的缺陷,完善公司治理,必须发挥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内部审计的功能与组织越来越受到各国企业监管立法机构的重视。“在成功的公司治理过程中内部审计功不可没,失败的公司治理必定伴随着内部审计的失效”,内审工作任重道远,鼓励从业者要有更强的责任担当和更为出色的专业技能。

 

    上海星瀚律师事务所汪银平、张雪燕、卫新三位律师分别作了题为《虚设中间环节的职务侵占犯罪模型和实证解析》《舞弊相关的网络黑灰产问题研究》《舞弊行为的关联交易问题研究》的报告。

 

 

    汪银平介绍了舞弊调查中常见的关联交易问题,分析了虚设中间环节的职务侵占行为的法律认定,提炼了虚设中间环节职务侵占的模型,强调了实务取证过程中的要点。

 

 

    张雪燕介绍了“网络黑灰产”的现状和典型的行为模式。“黑产”通常是指直接触犯国家法律的网络犯罪;“灰产”则是游走在法律边缘,往往是那些为“黑产”提供辅助的争议行为。她还介绍了舞弊行为与“网络黑灰产”的关联关系及常见表现形式并分享经典案例及其处理路径。

 

 

    卫新介绍了现行关联交易的法规规则与市场通用的反舞弊条款缺陷和处置舞弊行为的关联交易时常见的难点。他强调,“关联交易并不完全违法,需要分层次处理。”关联交易要关注公允性、公开性、是否有利益输送。

 

 

 

供稿 ▏学会处       编辑 ▏许峥嵘